門口很快就摞起了幾個屍體。緊接著,越來越多的清軍湧向門口,身上著火的清軍也搶了過來,與同袍爭奪出路。
清軍互相踩踏,拼命往前擁擠。黑旗軍士兵揮舞朴刀,手臂痠麻,刀刃都被砍捲了。
與此同時,一組在頂樓放火,向山下的大隊人馬發出訊號。
陸師參謀長陳虹帶著一千餘名黑旗軍精銳,正潛伏在高峰隘下。收到訊號,他立即點起兵馬,向高峰隘關樓進發。
幾乎就在此時,清軍崑崙關守軍、高峰隘下哨卡也發現了高峰隘的異狀。綠營兵常常敗不相救,但崑崙關守軍同屬一協,彼此唇亡齒寒,沒有不救之理。
特別是高峰隘下的哨卡,隸屬於高峰隘守軍,退無可退,要麼前往高峰隘增援,要麼下山逃命。
不等他們反應過來,黑旗軍步兵已經衝了上來。步兵五連連長馮子材曾經遊歷過崑崙關,此時帶領五連擔任先鋒,直撲綠營哨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處綠營哨兵,原本有三十餘人,若能守衛得當,別說馮子材一個連一百人過不來,就是一個營五百人也休想過來。
但這股清軍剛剛從睡夢中驚醒,尚處於懵逼狀態,武器都拿不穩。
此處哨卡地方狹窄,清軍又佔據著地利。步兵五連施展不開,一時之間不能得手。
馮子材十分焦躁,大吼一聲“藤甲兵跟我來”,左手執藤甲,右手持火槍,直奔清軍而去。
藤甲乃廣西狼兵特有。這種藤甲使用野藤條精心編織而成,曬乾後再浸入桐油,再次曬乾後堅硬無比。藤甲十分輕便,可抵禦弓箭刀矛等冷兵器,也能在遠距離上抵擋火槍鉛子。
馮子材也是個天地會前輩,從瑤人手裡弄來了二十副藤甲,在五連組建了一支小規模藤甲兵。
連長帶著藤甲兵衝在前線,五連官兵士氣大增,冒著清軍的子彈向前衝鋒。
清軍居高臨下,使用鳥槍射擊黑旗軍。五連只有六支燧發槍,又向上仰攻,急切間難以還擊。好在藤甲具有防護力,鳥槍的射速又慢,黑旗軍的傷亡還屬可控。
隱約間,馮子材感到肩膀、右臂隱隱作痛,似乎中了鉛子。清軍的鳥槍,類似於大型霰彈槍,一彈可以射出許多鉛子。
馮子材穿著藤甲,自信中彈也不當緊,便咬牙繼續向前衝鋒。
藤甲兵衝到清軍面前,與清軍展開白刃戰。清軍對火器太過依賴,習慣於使用火器與敵人對射,一旦展開白刃戰,往往敗北。
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洋人屢次從炮臺一側登陸,繞到炮臺背後進攻清軍。清軍一開始還能使用火槍與洋人對射,一旦洋人展開白刃戰,清軍紀律全無,迅速潰敗。
這一次,清軍同樣不敢白刃戰。五連官兵剛剛靠近哨兵,清軍便放棄抵抗,引頸就戮。
天已微亮,馮子材帶著五連,繼續翻越陡坡,爬到高峰隘。幾乎就在此時,崑崙關的清軍援軍也趕了過來。
楊國瑞會同馮子材,憑藉高峰隘天險,頂住清軍反攻。
陸師參謀長陳虹也率領大隊人馬趕到高峰隘。高峰隘北側幾百名清軍,正試圖仰攻高峰隘。
陳虹喜不自勝,笑道:“咱們進攻崑崙關,就怕清軍龜縮不出。如今他們自己過來送死,真是天助我也。”
陳虹大手一揮,指揮黑旗軍向清軍發起衝擊。此時,兩軍形勢完全逆轉。黑旗軍人多,清軍人少。黑旗軍在上,清軍在下。
黑旗軍居高臨下,把清軍衝得七零八落。清軍敗兵退回崑崙關,自忖無力守關,便燒燬關樓,向北逃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陳虹這支黑旗軍先佔高峰隘,再克崑崙關,順利完成作戰任務。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