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講武堂負責研究軍事理論,培訓正營級以上軍官,相當於黑旗軍的軍校,側重於戰略教學。楊烜親自負責講武堂的工作。
教導隊專門負責輪訓副營級以下軍官,側重於戰術教學。
師、團一級司令部,參照總司令部設定,但機構、人員更為精簡。
三、實行官兵平等。
官兵平等包括政治上、經濟上的平等,軍官愛護士兵、士兵尊重軍官,團結互助,同甘共苦,增強軍隊凝聚力。
鑑於黑旗軍隊伍壯大,餉銀耗費大,楊烜決定進一步壓縮津貼。普通士兵津貼不變,仍為每月一兩銀子。班長以上骨幹,津貼在原有基礎上減少。楊烜為總司令,餉銀最高,為二兩銀子。
這樣一來,從士兵到最高統帥,津貼變化不大,官兵在經濟上趨於平等。士兵津貼一兩銀子,與最普通的綠營兵相當。
但黑旗軍的伙食、衣服等費用都由公費開支,官兵家眷也都由後勤部統一供養。官兵的津貼成了純收入,實際收入比綠營士兵略高一些。
除了津貼,黑旗軍軍官在衣、食、住、行上都與士兵保持一致。士兵吃什麼,軍官就吃什麼。行軍宿營,軍官與士兵一樣擠在大通鋪裡。所有人不得乘轎,不得吸食鴉片。
黑旗軍官兵在政治上也是平等的。軍官不得打罵體罰士兵,上級軍官對下級軍官亦不能打罵體罰。官兵犯有錯誤,主要透過兩種途徑制裁:
扣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情節嚴重的,軍法論處。犯多大的錯,治多大的罪,由軍法處獨立裁判;情節較輕的,批評教育。上級不能徇私包庇下級,下級亦不及誣告上級,凡事以軍法為準繩。
士兵有功,可以提拔為士官,士官可以逐級晉升為士官長。士官長輔助連長、營長管理部隊,在基層部隊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特別優秀計程車兵,可以破格提拔為軍官。譬如李秀成的侄子李世賢,才加入黑旗軍不久,卻因表現優異,被提拔為排長。
士兵提升為軍官,通常離開原來的連隊,到其他營連任職。李世賢原是近衛連的戰士,超拔為排長後,到步兵一團任職。
四、發揚軍事民主。
華夏傳統軍隊,通常由主帥獨斷專行。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卻不利於集思廣益。主帥一旦犯錯,輕則損兵折將,重則危及戰局。此外,主帥專斷,容易把持兵權,尾大不掉。
清朝為了把控兵權,通常由中樞簡派欽差大臣,從各省抽調軍隊,交由欽差大臣臨時指揮。皇帝透過軍機處,遙控戰局。
這種指揮體制已經完全落伍,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便暴露出無數弊端。太平軍興,清廷不思進取,仍然沿用這種落後的指揮體制。
楊烜創造了司令部制度,完善了指揮體制。在部隊層面,則充分發揚軍事民主,提高部隊凝聚力。
營、連一級成立軍人委員會,通常由副營長、副連長擔任委員會主任,士官長擔任副主任。軍人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就部隊管理、伙食、戰術等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結果不具有執行力,供營長、連長參考。
總司令部,師、團司令部成立執行委員會,簡稱執委會,由總司令、師司令、陸師團長、水師支隊長擔任執行委員會主任。副司令、副團長、副支隊長為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參謀機關、軍政機關、後勤機關負責人為委員。
如果說司令部是部隊的領導機關,執委會則相當於司令部的領導機關。但凡部隊重大事項,都由執委會討論決定,交由主任簽發。情況緊急時,由主任臨時專斷。
營、連一級參照設立執行委員會,由軍官、士官長組成。
設立執行委員會、軍人委員會,可以在制度層面保證軍事發主。
五、黑旗軍要履行多種職能。
除了行軍打仗,還要組織政府、平均地權、開礦設廠、大辦學校、宣傳教育等。
譬如,黑旗軍攻佔南寧,就要組織軍政府。為了提高效率,政府應由軍隊接管,採取軍政府的形式。
要實行“均田免賦”,就要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給農民。這就要統計人口,測量土地,設計分地方案。這些工作,也只能由軍隊來承擔。
再譬如,要大辦學校,但一時招募不到許多合格教師,就要組織教學培訓,從軍中選拔教學骨幹,從民間遴選優秀知識分子,把民間知識分子培養成合格教師。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