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烜思索再三,不願把話說死:“多謝閣下好意。只是,太平軍紀律嚴苛,我黑旗軍將士尚存疑慮,不敢輕易改信拜上帝會。
“不過,閣下請放心,我楊烜並非貪生怕死、見利忘義之輩,決不會像張釗、單芳那樣背信棄義,與清軍勾肩搭背。
“我們黑旗軍決意反清,決不會與清妖妥協。但有清妖敢來金田,我一定親自率領黑旗軍,與清妖血戰到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楊秀清在肅奸防諜、練兵打仗方面是個一等一的天才。清軍招降艇軍張釗、單芳等人,楊秀清早有耳聞。
楊烜反清意志堅決,楊秀清對此並不懷疑。可他又不願接受太平軍改編,這就令楊秀清有所警覺。
楊秀清想了想,說道:“老弟無需多慮。老弟帶黑旗軍過來團營,黑旗軍若改編為太平軍,老弟仍舊統帶黑旗軍舊部。
“不瞞老弟說,我打算把太平軍編為十個軍。若老弟現在把黑旗軍改編為太平軍,我願保舉老弟為一軍長官。”
為吸引各地拜上帝會信眾參加金田團營,洪楊允諾各地頭目,讓他們出任太平軍頭目。各頭目各憑本事,能帶過來多少信眾,就能出任多大的太平軍長官,所部官兵均從信眾整編而來。
這勢必會造成山頭主義。但洪楊對拜上帝會的組織紀律有著充分的自信,加上情況緊急,只得暫時放任這種山頭主義。
楊烜猶豫片刻,說道:“楊大哥,現在事情還不急,暫時不用把黑旗軍整編成太平軍。退一萬步講,假若果真有事,我必會服從楊大哥的調遣,率領黑旗軍與太平軍並肩作戰。”
換了一般人,楊秀清早就不高興了,必會拂袖而去。
但楊烜年輕有為,黑旗軍驍勇善戰,水營船堅炮利,值得楊秀清再三爭取。
再者,楊秀清是個孤兒,由伯父養育長大,沒有兄弟姐妹。楊家是平在山東旺衝有名的貧民,族人稀少。
口口
為了培植親信,楊秀清費盡心機人。一方面,他注重提拔底層士兵。歷史上,太平軍東殿大將林啟榮、林紹璋、李秀成等人都起於微末。
另一方面,楊秀清刻意結交楊姓豪傑,與之結為同姓兄弟。如楊元清、楊嗣清、楊輔清等人,雖與楊秀清稱兄道弟,其實並無血緣關係。
楊秀清見楊烜不願把黑旗軍改編為太平軍,誤以為楊烜貪戀兵權。這事確如楊烜所說,暫時還急不得,也不能硬來,免得激起大變、適得其反。
不過,楊烜有背景、有才能、有毅力,是個值得結交的人。楊秀清靈機一動,說道:
“老弟,你我都是楊姓。說不定,咱們五百年前還是一家呢。今日,我就高攀一回,與老弟結為同姓兄弟。老弟意下如何?”
楊烜頗有些意外之喜。若能與楊秀清結為兄弟,楊烜便能得到楊秀清的信任;黑旗軍能得到太平軍強有力的奧援,暫時也不必改編為太平軍。
這是一件頂好的事。
楊烜心中暗喜,說道:“多謝大哥抬舉,小弟求之不得,願與大哥結為兄弟。”
楊秀清也很高興,以為自己收服了楊烜,說道:“你我結拜為兄弟,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只要我楊秀清在太平軍掌權一天,我就會竭盡所能保護老弟。”
楊烜也一臉欣喜,說道:“大哥。小弟能耐有限,只要我執掌黑旗軍,我一定鼎力支援大哥,時刻保護大哥。”
讀者身份證伍陸彡74彡陸7伍
於是,兩人按照年齡,楊秀清稱兄長,楊烜稱弟。按慣例,楊烜改名為惠清,在太平軍中稱楊惠清。
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在黑旗軍中,楊烜自然不能改名,只是對外聲稱取了個表字,即為“惠清”。
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冠禮後,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個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又稱為“表字”。
譬如,諸葛亮字孔明,左宗棠字季高,曾國藩字滌生等。
太平軍高層多為泥腿子出身,大多沒有表字。
楊烜即將二十一歲,尚無表字。他取“惠清”為表字,一來為了周旋楊秀清,二來為了紀念他的“現代人秘密”。
他得到了現代人楊烜的記憶,這個現代人楊烜來自江蘇無錫,家離惠山不遠。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