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軍在梧江、潯江一帶縱橫多年,人多、船大、炮利。但艇軍組織渙散,彼此不相隸屬。平日,各部艇軍各守地盤、各分畛域,彼此表面客氣,暗地防備。
他們以劫掠為生,貪財嗜利,素無大志,並未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政治勢力,也未對官府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這次,艇軍齊聚新圩,卻是一件難得的盛事。艇軍四大金剛提前到齊,即“大頭羊”張釗、“大鯉魚”單芳、“卷嘴猴”侯志、“大隻具”關巨。單聽這些人的綽號,便知道他們都是混跡多年的江湖草莽。
除此之外,艇軍“首領”任文炳、羅大綱、黑旗軍楊烜也來參會。
任文柄是大家公認的艇軍首領。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十年前,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官軍裁撤水勇。眾人不願回鄉務農,卻又無路可去,進退失據。任文炳振臂一呼,召集水勇組成一支艇軍,張釗、單芳等人都曾是任文炳的部下。
與反覆無常的張釗、單芳等人不同,任文炳是一個決意反清、決不接受官府招安的人。這一點,他與羅大綱頗為相似。
歷史上,羅大綱投靠太平軍,藉助太平軍這個大平臺,打了許多硬仗,一度逼得曾國藩跳水自殺,從而留名青史。
任文炳沒有投靠太平軍,決定單幹,於1851年戰死。這年春,任文炳率所部艇軍圍梧州城。守城清軍出銀兩萬兩贖城,任文炳解圍,改攻潯州,不克。
5月,任文炳攻克貴縣,再攻潯州,失利,改走梧州,與兩廣總督徐廣縉大戰。所部艇軍潰敗,任文炳等人戰死。
這次艇軍集會,張釗是召集人,在各部艇軍中實力最強。但大家都尊奉任文炳為老大,請他端坐主位,主持會議。眾人按照實力大小、資歷深淺,逐次落座。
幾年不見,艇軍裡出現了不少新面孔。張釗為大家一一引介,特意誇讚黑旗軍楊烜,說道:
“諸位,黑旗軍楊司令是我們艇軍中的後起之秀,擁有大小戰船上百艘,曾在廣東打敗過紅單船武裝,實力不容小覷。楊司令光臨艇軍集會,也是咱們艇軍的榮幸。”
楊烜笑笑,只得謙虛道:“諸位大哥都是我的前輩,大家接納黑旗軍作艇軍,敝人深感榮幸。”
黑旗軍自然不可能自降身份,淪為艇軍這樣的江洋大盜。
口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張釗卻一心想做艇軍老大,企圖把楊烜引為己用,壯大艇軍的聲勢。他表面尊奉任文柄為大哥,卻自恃實力最強,一向以艇軍老大自居。
這次艇軍集會,張釗作為召集人,各部艇軍都給他面子,更令張釗十分心喜。
接著,大家都推舉任文炳首先發言。任文炳推辭不過,說道:
“諸位兄弟,張釗老弟急公好義,召集咱們艇軍過來集會。大家都知道,拜上帝會即將發動起義,這對我們艇軍來說,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拜上帝會沒有水營,更沒有戰船。我們艇軍船堅炮利,若去金田參加團營,必會受到洪秀全的歡迎。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
“若洪秀全果真虛懷若谷,誠心接納我們,咱們也不妨加入拜上帝會。畢竟,拜上帝會信眾多,紀律嚴。在拜上帝會麾下,咱們艇軍能有更大的作為,取得更大的成就。”
任文炳胸懷大志,卻無大才。他創立了艇軍,卻無力約束部下,張釗、單芳、侯志等人紛紛自立門戶,與任文炳分庭抗禮。
他志在反清,卻並不懂得用綱領、紀律凝聚人心,只能靠江湖義氣籠絡部下。手下上千號人,每天要吃要喝,任文炳只能打起劫富濟貧的口號,靠劫掠商旅維持隊伍。
任文炳態度鮮明,明確表示反對清軍,願意歸降太平軍。張釗生怕任文炳帶偏了方向,急忙說道:
“任大哥是我們艇軍所有人的老大哥,為人極有見識。當年,官軍裁撤水勇,大家走投無路。多虧任大哥帶著我們建立艇軍,咱們諸位才有了今天的隊伍,每天吃香的、喝辣的。
扣扣
“正如任大哥所言,這次拜上帝會起義,對於我們艇軍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太平軍沒有水師,廣西清軍也沒有水師。
“太平軍需要我們,清軍也需要我們。我想,我們得抓住這次機會,在清軍、太平軍之間選擇合適的立場。對於我們艇軍來說,最要緊的是要保住我們的地位,提高我們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