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綱非常睿智,反問楊烜道:“賢弟,你千里迢迢來到金田,卻說太平軍難成大器。那麼,你將做何打算?”
楊烜看了下眾人,說道:“不敢隱瞞羅大哥,小弟現在的心思,與艇軍頗為類似。先去金田看個究竟,若彼此相合,便從此加入太平軍,若彼此不合,再分道揚鑣。”
新圩周圍的艇軍、天地會,大多抱有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特別是艇軍,一向反覆無常,投機心理十分明顯。
羅大綱出身於艇軍,對艇軍的弊病一清二楚。他時而上船,時而下岸,就是想擺脫艇軍標籤,把部下鍛造成一支水陸兩棲、能打勝仗的軍隊。
然而,羅大綱努力了這麼多年,卻始終未能如願。部隊打了勝仗,軍心就容易渙散;攻下了一座城鎮,卻不知道怎麼治理城鎮,官兵反而大肆搶劫;隊伍壯大,軍紀就會變壞,指揮困難……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羅大綱,使他難有作為。究其原因,主要是羅大綱見識有限,善用兵而不善治軍,會打仗而不會撫民。
與之類似,兩廣境內的天地會、艇軍足有百萬之眾,卻始終未成氣候,原因盡在於此。
沒有旗幟鮮明的綱領,沒有嚴明有序的組織紀律,天地會、艇軍終將毫無作為。羅大綱縱然驍勇善戰,也將一事無成。
在這方面,太平軍和黑旗軍已經摸到了門道。但太平軍借用基督教義,全面排斥傳統文化,已經走入異端;黑旗軍潛力無窮,卻剛成立不久,羽翼未豐。
羅大綱笑了笑,問楊烜道:“若是不合呢,賢弟該怎麼辦?繼續漂泊無定,還是像太平軍那樣另立旗幟?”
這話問得就刁鑽了。蘇三娘動了動嘴唇,很想說些什麼,卻只能把目光投向楊烜。在這樣的場合,她並不能代替楊烜發聲。
楊烜看了下羅大綱身旁的羅瓊樹、陸順德,欲言又止。
羅大綱會意,說道:“賢弟,瓊樹是我的族弟,順德是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他們嘴巴都很嚴,老弟無需顧忌他們,但說無妨。”
楊烜猶豫片刻,決定向羅大綱坦白。歷史上,羅大綱在太平天國勞苦功高,卻一直受到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的猜忌,至死僅是個丞相。
太平天國的丞相,並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太平天國官制,共設天、地、春、夏、秋、冬六類丞相。每類丞相,又分為正、副、又正、又副四個丞相,一共二十四個丞相。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羅大綱死前為冬官正丞相,屬於排序較後的丞相。丞相這一級,除了這二十四個實職丞相外,還有數目眾多的“職同丞相”,相當於榮譽職位,卻與實職丞相級別相同。
丞相之上,又有數量眾多的侯爵、王爵。
羅大綱的功勞可與馮雲山媲美,卻僅受封冬官正丞相。就連曾國藩也感到不可思議,俘虜李秀成後,第一件事便是詢問羅大綱為什麼不能封王封侯。
楊烜坦言道:“不敢隱瞞羅大哥。我之所以率領黑旗軍前來金田,主要是受到洪秀全的邀請。洪秀全看重你我,想借我們的力量壯大太平軍,共同抵禦清軍。
“廣東遍地都是官軍,黑旗軍在那裡處境艱難。我帶黑旗軍參加金田團營,也想把清軍引到太平軍這邊,讓太平軍幫忙分擔清軍壓力。
“這一路上,我收到大量情報,對太平軍有了更深的認識。黑旗軍與拜上帝會政見不合,理念綱領更是天差地別。我此番前去金田,十有八九會與洪、楊不和。
“到那時,我只能帶著黑旗軍另立門戶,前往桂南、南寧割據一方。”
羅大綱聽得很認真,臉上表情凝重,看不出是贊同還是反對。
楊烜繼續說道:“羅大哥,你我都是天地會出身,又不信拜上帝會,必不會得到重用。咱們都是心高氣傲之輩,在各自軍中說一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