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穆特恩衝在前面,換是自己去了,說不定也要吃敗仗。穆特恩是滿洲親貴,打了敗仗也不當緊。自己若是敗了,不說皇上要懲罰他,就是御史們的唾沫也能把自己淹死。”
不過,身為楊遇春的舊將,陶煜心裡藏著一絲高興:
“都說虎父無犬子,楊遇春的長子楊國佐著實有些窩囊。楊國佐的次子楊烜卻頗有楊遇春之遺風,練兵打仗都可圈可點。只可惜,他誤入歧途,上了天地會的賊船。若是加入官軍,說不定也能幹出一番功業。”
穆特恩可沒那麼多心思,當著陶煜的面,直斥徐廣縉迂腐。他說:
“前天,制臺來信,又是舊調重彈,主張招撫楊烜,說什麼‘撫剿並舉、恩威並施’。結果,昨夜楊烜便襲佔了西炮臺、粵海關,火燒水師米艇,打了制臺一記耳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軍臺,你想想,西炮臺、水師米艇都歸咱們廣東地方官管,出了事也能壓下來。可這粵海關直屬內務屬,出了這麼大的差錯,誰擔得起?”
粵海關出事,第一責任人自然是粵海關監督。可穆特恩是八旗廣州將軍,需派旗兵保衛粵海關衙門。到時侯論起罪來,穆特恩也難辭其咎。
首發&:塔>讀小說
丟失了西炮臺、保厘炮臺,損失了米艇,這是廣東水師的責任。可是,綠營兵在陳家堡戰敗,陶煜作為陸師提督,也難辭其咎。
陶煜心裡清楚得很,綠營兵廢弛已久,一時半會難以打敗黑旗軍。徐廣縉主張招撫楊烜,陶煜正好可以聽從總督安排,堂而皇之地避戰,免得自己吃了敗仗,翻了跟頭。
現在穆特恩主戰,卻紮營不前,這是什麼意思?
陶煜心感不妙,再次搬出徐廣縉作擋箭牌,說道:“將軍,昨夜楊烜攻下西炮臺、粵海關,制臺的心思也變了,打算先撫後剿。他正在選派說客,前往遊說楊烜。
“若楊烜拒不接受招安,絕了制臺的心意,制臺必將傾盡全力,發兵圍剿楊烜。依我看,咱們不如先按兵不動,看制臺那邊有何動靜。若制臺督招安失利,咱們再以大軍圍剿,似乎更為有利。”
穆特恩心裡清楚,陶煜雖是一介武夫,卻參加過實戰,心思縝密,精明強幹。他夾在自己和徐廣縉中間,總是兩邊討好,誰也不得罪。
但陶煜是漢人,最近一直住在總督衙門,又與楊家有舊,實際上更認同徐廣縉的觀點。
陶煜所說,似乎也有幾分道理。徐廣縉不知兵,只會誇誇其談。他派人招撫楊烜,必定失敗。
等徐廣縉招安失敗,就會知難而退。到時候,陳家堡的清軍也趕回廣州了。穆特恩再派兵進剿,更能佔據主動權,也更有把握。
退一萬步講,就算穆特恩敗了,朝廷追究起來,穆特恩可以說徐廣縉執意招安,貽誤軍機,把屎盆子扣在徐廣縉頭上。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另外,楊烜詭計多端,派人在廣州城內外散播流言,說什麼自己願意接受招安啦,穆特恩是楊國佐之死的幕後黑手啦,弄得滿城風雨。
城內外廣為流傳,說楊烜是哪吒轉世。又有愚民不明事理,對楊烜表示同情,說他揹負國恥家仇,被穆特恩逼上梁山。
這些流言都傳到了穆特恩的耳朵裡,使他不得不有所顧忌。
穆特恩見陶煜擺明支援徐廣縉,心裡已然不悅,懶洋洋地說道:
“既然軍臺認同制臺的觀點,咱就先按兵不動,請制臺派人遊說楊逆。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明日中午,若制臺不能說動楊逆,本將軍就要發兵圍剿楊烜了。
“屆時,本將軍親自帶隊進攻粵海關,請軍臺帶隊進攻西炮臺。皇恩浩蕩,咱們一向嘴上說要報效皇上,明日之戰,就是考驗咱們忠心的時候。請軍臺勿要推辭,咱們一舉蕩平楊逆。”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