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24章 大敗民團

第24章 大敗民團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敵國小白臉 殘唐局 水滸萬金侯 較量無聲 星際浮雕師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滿清綠營兵平時散駐各地,戰時則調集各地綠營兵,臨時交由欽差大臣統率。由此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非常不利於指揮作戰。

除此之外,若綠營打了勝仗,則互相爭功。若打了敗仗,則各自逃命,互不相救。

朝廷明知綠營積弊已久,卻無力改革。一方面,清朝以例治國,決不能輕易變革祖宗家法。另一方面,此舉可以分散兵權,減少漢族綠營對滿族朝廷的威脅。

當楊烜提議把三水城讓給綠營兵時,綠營兵欣喜若狂,心裡只惦記著搶錢,完全忘記了此行的目的,也根本不會關心民團的死活。

討論群

綠營袖手旁觀,為至臻堂打擊民團提供了便利。

民團人多,有一千多人,屬於地方武裝,從未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連最基本的行軍列陣、修築營壘都不會。

儘管如此,民團人馬精壯,又普遍裝備有火槍火炮,實力不容不覷。

至臻堂一切處於草創,缺少火器,要想打敗民團,並非易事。

楊烜召集部屬,商議打擊民團之事。

在三水城時,楊烜有了閒暇時間,也給部屬做了初步的分工。大致上,劉旻虎負責後勤,楊田負責陸營,蘇三娘負責水營,陳虹輔助楊田管理陸營。

馮可欽則是軍師,協助各部行動,為楊烜參畫機宜。

會議一開始,蘇三娘報仇心切,提議全面出擊,與民團硬槓。她說:

“狹路相逢勇者勝。民團有一千人,咱們全部人馬也有近一千人。不如全部投入戰鬥,一對一和民團硬拼。將士們士氣高漲,一定能夠打敗民團。”

楊田贊成蘇三孃的意見。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馮可欽明確表示反對:

“民團雖然缺少實戰經驗,卻組建已久,普遍裝備有槍炮。若我們貿然發動衝鋒,恐怕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況且,綠營雖然與我們取得了默契,也要防備他們趁機偷襲。”

陳虹贊同馮可欽的意見,險和道:“咱們雖有將近一千人,但水營的船伕要留守戰船、護衛輜重,至臻堂的軍夫戰鬥力十分有限。掐指一算,能用於戰鬥的只有五六百人。我們人數少於民團,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如何打敗這些民團,楊烜有自己的高見。他說:“民團的優勢在於火器,在於人數。要想打敗民團,就要揚長避短,不與民團比拼火力。”

與人們傳統認知所不同的是,清軍是一支非常依賴火器的部隊。

清軍入關前,與明軍在關外爭戰多年。八旗善於騎射,明軍精於火器。明軍的紅夷大炮威力驚人,大量斃傷八旗,給八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了打敗明軍,清軍拼命發展火器。可以說,清軍對於火器的重視遠遠超過明軍,並貫穿整個清朝。

物極必反。

至道光年間,八旗、綠營的火器裝備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七十,對火器的依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完全荒廢了肉搏訓練、騎射訓練、白刃訓練。

而後者,正是八旗賴以起家的撒手鐧。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清軍雖然已經普及了火器,卻十分落後,仍以鳥槍、抬槍、劈山炮為主。

鳥槍、抬槍都為火繩槍,比洋人的燧發槍落後一個時代。而洋人已經研製成功了來復槍、定裝彈,比燧發槍又先進了一個時代。

劈山炮則是一種輕型火炮,威力、射程有限,更非洋炮對手。

清軍徒有許多火器,卻並未提高戰鬥力,反而增加了火藥方面的後勤壓力,也使得士兵的肉搏戰能力大大的退化。

廣東地方富庶,民團裝備向八旗、綠營看齊,甚至裝備了比清軍還要先進的燧發槍。

與民團硬拼,頂著民團的槍炮衝鋒,只會增加至臻堂的傷亡,並不可取。

楊烜解釋道:“我們要想辦法貼近民團,與民團展開肉搏戰、白刃戰。為此,我們要選擇精銳力量,快速機動,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水營上的船伕、至臻堂的軍夫就不要參戰了,免得拖同袍的後腿。咱們以快打慢,就能以少敵多,讓敵人沒有時間裝填彈藥,只得和我們白刃戰。”

眾人深以為然,按照楊烜的指示佈置戰鬥。

進攻時間選在清晨。

密碼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