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沮授來到真定的訊息,讓趙泰在針發槍還沒實現正生產的情況下離開了黑山。
試製是個繁鎖而枯燥的事情,運氣好頃刻間就能達到標準,運氣不好只能靠重複的試製。
趙泰留在黑山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也就只是在離開前留下了足夠的紅薯跟玉米種子,且把種植方法也一併留了下來,也省得他多跑一趟。
目前的黑山土地都是開荒得來,能達到下等地標準的都不多,種紅薯正合適。
至於玉米的話,也就留下來讓百姓挑些好地種一種,就當嚐鮮了,豐不豐收趙泰壓根就不報希望。
“尤闞,選出五十個親衛,配上短槍跟彈藥,今日離開黑山前往真定,並密切關注兵工廠的動向,有重大突破務必第一時間稟報。”
“喏。”
這個時候離開黑山尤闞其實是不捨的,畢竟就訓練而言無論是他還是親衛,都沒有訓練到極限。
可作為趙泰的親衛,有些事情並不能做到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從成為趙泰的親衛那天起,他們就已經身不由己了。
跟來時一樣,去時也是黑山數十高層管理人員相送。
臨行時趙泰給了潘屹一條命令,儘早提高彈藥的產量,無論是搞出合用的工具,還是擴招人手都行。
因為就現在的產量,還有兵工廠的人手,都沒法提供趙泰如今治下的軍隊完成換裝,那恐怕會是一個長時間都不能完成的任務。
離開黑山後趙泰沒有第一時間前往真定,而是先去了蒲吾。
沿途可以看到百姓翻地用的農具已經換成了鐵製農具。
大部分一戶人家都是用的鋤頭,其它農具配備的很少,除了限購的政令之外,還有就是錢的問題。
能咬牙買兩把鋤頭,讓翻地的效率跟速度提高,那已經差不多是一戶人家的極限了。
趙泰可以看到百姓雖然忙碌,但臉上的笑容卻從沒有消失過,因為新農具的發行不止改變了以前爭分奪秒的耕種現象,更能在種完自家地的同時進行開荒,即使按以前的糧種來種,荒地也能增加不少收成。
那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隨著鐵礦跟煤的開採逐漸走上正軌,蒲吾這裡的鍊鐵爐每隔一兩天都在增加,以此擴大生產規模。
基本上世家在這裡買了農具,還有從商行的渠道買農具後所得的利潤,都投進了這處鐵礦之中。
煤的出現取代了用木炭鍊鐵,減少了樹木的砍伐,但就以煤鍊鐵後產生的廢氣,對環境汙染比砍樹還嚴重一些。
哪怕在鐵礦離蒲吾有十多里地的距離,也能抬頭就看到遠處的黑煙滾滾。
保護環境這個概念並不是很濃重,甚至是沒有。
哪怕趙泰有這個概念,他也改變不了什麼,要發展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只有發展起來後才有能力去考慮環境的問題。
不過這種汙染對這個世界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甚至直接忽略都沒什麼問題。
除非是工業時代到來,不然就鍊鐵產生的這些廢氣,影響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趙泰在蒲吾停留了一天時間,把這裡的變化都看在了眼裡,恐怕就這一次春耕過後,蒲吾將成為比常山任何一個縣都要繁榮的地方。
近水樓臺先得月,真的很講究運氣。
一天後離開蒲吾前往真定,只一離開蒲吾境內,看到的景象又大不同,跟已經開始用鐵農具翻地相比,這些地方就跟生活在原始社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