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朝堂之上枉言,你可知是何後果?”
“如此賊逆不除之而後快,你要陷我大漢於危難中不成?”
他這一聲不然,就像是捅了馬蜂窩,眾人恨不得提刀砍了他。
“肅靜,讓父話都沒說完爾等就如此,除賊?”
“爾等誰能除?”
劉宏多數時候只顧享樂,什麼都不管,這會兒腦子又像開竅了一樣,一句話懟得所有人啞口無言。
也不想想,朝廷派不出兵,導致各處叛亂是誰的問題。
天災人禍可以渡,昏庸誰也渡不了。
“讓父有何高論,儘管說。”
剛懟了文武大臣,劉宏轉頭又變得和顏悅色起來,他相信張讓能為他解決這個問題。
“是陛下。”
“眾位大臣也看過奏報,那趙泰可有劫掠百姓,以致生靈塗炭?”
“可有擁兵數萬而霍亂除常山郡外之地?”
“他非但沒有,還吏治清明為我大漢分憂,何來竊國之說。”
張讓撿著好的說,就是不說朝廷城池被攻佔的問題。
懟了大臣,張讓又恭敬的轉身對劉宏一禮。
“陛下,那趙泰雖有過錯,然其才能出眾,不以兵勢而掠殺強奪,定是心向大漢才會如此。”
“不若依臣之計詔安,自此為我大漢臣民,叛亂之事必煙消雲散。”
“還請陛下下旨詔安。”
被打臉那肯定不行,要不然不就成了他是蠢才,之前說的再好,他現在不支援自己的觀點,那更加讓人恥笑。
反正他現在抱著的理念是,朝廷已無力征伐,那趙泰又有本事,把他變成自己人不就行了。
而且詔安後也不會出大問題,名聲這方面也站得住腳。
弄得天怒人怨,生靈塗炭的叛逆肯定不在詔安的行列,這種賊逆詔安後朝廷威望就得大減。
趙泰多好的人啊,自成勢以來就不到處作亂,也沒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哪怕攻下了一個郡也是好好治理,除了自稱黑山義軍,他自己是連將軍稱號都沒給自己封。
說他心裡沒有大漢朝廷,張讓都不信。
說服別人的最高境界,是連自己都騙,張讓是越想越有道理。
詔安這樣的計策一出,就彷彿給劉宏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沒錯啊,打又打不過,怎麼都拿對方沒辦法,那把他變成自己人,叛亂不就沒了?
天下太平之後也就沒人再來煩他了,都是自己的臣民,哪還有什麼叛逆。
典型的打不過就加入,至於詔安後出問題,那能有什麼問題,天下太平就好了啊。
“讓父所言有理,那此事就交由讓父去辦,儘快為朕平息叛亂。”
劉宏滿女人都是腦子,一聽有解決辦法就不管不顧,只要能讓他自己好好享樂就行。
就好像之前大發雷霆,怒不可遏的不是他一樣。
三分鐘熱度?那不是已經過了兩三天嗎?何止三分鐘。
“退朝。”
劉宏大袖一揮,也不管下面的大臣說什麼。
在一片陛下不可,毀大漢之基的聲音中結束了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