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小薇的到訪,兩個朋友間發生衝突。少年的朋友怪他態度不好,少年卻覺得朋友在女孩身上分心多,對不起曾經共同的理想。
朋友之間產生分歧,後來大打一架。
店鋪中的易碎品被砸破,兩人友誼終結。在夜晚的店鋪中,少年的母親從菜市場回家,她看到滿地狼藉,以及靠在老式沙發一角睡著的少年,她沒有說話,只是把屋子裡殘碎的瓶罐收拾好,往少年的身上丟了一件外套。第二天一早,起床後的少年在餐桌上發現了一張紙條:“不要學你爸。”這是他母親留給他的紙條。
少年期於母親的期望,重新回到學校。
普通人與導演思維觀念的不同,令他產生複雜的心理,朋友回來了,喜歡的女孩也高興了,這本該是慶幸的,可是他的心裡卻產生了重重的失落。有一次,他在校外,在長長的鐵路貨車上端的橋上,遇到他父親以前的同事,對方知曉他希望成為導演後,殷勤地建議他到他父親原先的影視公司應聘。少年的選擇是……
……
我匆匆翻了後面幾頁劇本,心裡有了別樣的想法。劉中悟在這戲中下了功夫,他似乎投入了自己的某種情感。其實,這部劇本挺打稽核的擦邊球,有許多環節設定不好,根本就透過不了。
比方說,偷偷翻牆進電影院這種公然的逃票行為。像這一類,稽核時很難成功。所以劉導就索性設定為電影院的老闆同情這喪父的少年,偷偷買了票,對他們的行為裝作不知道。至於租書店怎麼會有電影學習教材這回事,他也補充為這個院線老闆偷偷摸摸地買書捐過去。少年的母親,雖然狀似不願意兒子從事這條路,但也暗暗跑書店打聽,她遇到被撞破的老闆,用感激而歉意的一笑回饋了對方的幫助。
又比方說,逃避高考也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但這個題材又涉及到救贖。劉中悟非常含糊地處理這一件事。最後臨近結局時,讓少年參與考試,這就不算違背了。可他不寫放榜,也不寫考中後普天同慶,歡聲笑語。
剋制!
這是劉中悟導演最厲害的地方。
電影是文藝藝術的一種,而文藝藝術最根本的,是人的藝術。他沒有刻意為了劇情的活躍,去變卦人的本質,如果他為了點大家喜聞樂見的完美大結局而把活潑有血的人變成機械,又或者刻意為特立獨行,搞譁眾取寵的那一套,那便落了下乘。剋制,是一種平衡,在虛假的高點和虛偽的低點裡找到一個平衡點,那是一種介於真實的虛假故事。
藝術創造者,創造的就是虛假的故事,是一個騙術。
但這種虛假不是盲目的,它是真實這面鏡子的折射面,是絢麗,是奇幻。劉中悟導演做到這一點。
“厲害!”
我看完這本劇本,嘆了又嘆,然後問老白道:“之前電腦裡儲存的,是李小薇勸說後,朋友決裂的那段?”
“對。”
“你們可真狠,挑這一段來試戲!”
“不這樣,怎麼能考量出演員的功力呢?”老白笑道。
“難怪先前的執行導演拍晃了呢!這段可真難,太複雜了!”我想了想,害怕地一縮腦袋。
喜歡的女孩好心地勸說。
朋友的推卻。
理想的不被認可。
這裡頭夾雜的情感因素太多了。如果要細細劃分,那這段就雜糅了。我盯著這段落看老半天,才勉強道:“得要挑出一條主心骨出來,簡單點的,如果演員能理解到,那大體上演得就不會太壞了。”有時候是演員向原著靠,有時候是片子向演員貼近。如果太死板摳劇本,難免會陷入形而上學的低分導演行列中。就拿李安來說吧,拍《臥虎藏龍》時,章子怡和周潤發的形象也不符合原著,但他從章的身上看到一股狠勁,所以玉嬌龍就得狠;周的身上有股宗師範兒,那李慕白也就成為一代宗師了。
“看你的意思!”老白沒反對。
他拍了一下我的肩,望著劉中悟道:“時間差不多了,那兩個試戲的演員馬上就到,你去片場等著。劉導現在還有事,我把他先送過去。你先回攝影棚裡等著,等演員來了,就幫忙拍一下,我等會過去。”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