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士子情緒激動,以致有不少士子圍攏過來。弄清緣由後,竟一致聲討起沈不凡來。
“此人膽小如鼠,不去也罷”。
“真是羞於與你為伍,氣節何在”?
“我等人多勢眾,差他一人也無恙,諸位何必浪費口舌”。
沈不凡最煩的就是這古代讀書人,光有熱血氣節甚至是道德,才幹就少的可憐。跟後世的文藝青年有點類似,情懷小資不缺,唯獨缺乏邏輯和看清現實的能力,更不要說去解決現實問題。
這幫士子還有一點讓沈不凡看不上,那就是什麼事都說得冠冕堂皇,給對方輕易就扣下某種帽子。這不,他就有了這待遇。
群情洶洶之下,沈不凡對陸捷幾人道:“晚上回去再說”,說罷揚長而去。
望著沈不凡的身影,陸捷三人表情複雜。
晚上,沈不凡黑燈瞎火地坐在寢舍。陸捷三人這會兒在和要去縣衙的人在商量明天的事。
他們三人是沈不凡的朋友,看到朋友往坑裡跳,他無論如何都要拉一把。即使最後沒有拉住,事前提醒一番總是要做的,否則良心上過不過,這也是安慰自己。
直到大概晚上十點左右,陸捷三人才回來。一進門,就著窗外的月光看到沈不凡枯坐在床上,一動不動。
張新麻利地點著了燈,沈不凡看到他們臉上還有紅光,興奮勁兒還沒過呢!
王志南尷尬地看了一眼沈不凡,道:“拙言,你明日真不去嗎”?
他的這句話,讓陸捷和張新也把目光放在了沈不凡身上。
“是的,無論如何我明天都不回去”,沈不凡態度堅決,不理會他們的心思,誠懇道:“你們要不要去我不管,但是能不能聽我說幾句話”。
很顯然他們三人以陸捷為首。陸捷透過這事對沈不凡有很大的不滿,耐著性子道:“你說吧”。
沈不凡先去關了門,過來道:“這次事鬧得這麼大,我覺得不是單純地遊行請願了”,他早已組織好語言,繼續道:“都城遠在汴京,又涉及到李大將軍和霍公公,我等毫不知情,怎能隨意就加入進去。歲考還有不到二十天了,科考也快了,正是科舉的關鍵時間節點,我們能賭的起嗎”?
沈不凡的意思有兩層:一,這次事件是政治鬥爭,我們不夠資格,不清楚高層動態,不要參加;二,馬上要考試了,要小心謹慎,否則對科舉考試不利。
張新是被“民意”脅迫的,本就有點不太情願,聽了沈不凡的分析,更是有了藉口,道:“拙言說得有道理啊,咱們才今天下午得知訊息,確實有點大意”。
陸捷聽了怒不可遏,憤怒道:“說了這麼多,不也都是利害分析?此等大事,我等聖門儒士豈可惜身”?沈不凡還好,畢竟一開始就說了不去,張新這半路而廢的樣子就讓他更惱火,對張新道:“立榮,你若不是真心自願,大可不必勉強自己”。
王志南是贊同陸捷的,只是他有些小孩子性格,不像陸捷剛烈頑固,不願好友們分道揚鑣,也便不忍出口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