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的這一天,書院就開學了。
書院正式取名為“路遠書院”,意思是其道路漫漫遠兮,這條求學的路是無止盡的。
這一年的春早,原本訂於三月開學,最後提前到了二月底。春早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時節趕早了,到時候也怕冬會趕早,早早地就天寒了,到時候書院也要提前放假。
初升的太陽才是穿破雲層,天才方亮,一早家中的阿爹和阿姆就趕著帶孩子過來書院辦理入學手續了,生怕再晚一些位置就被人搶了去了。
這一天大家就像是到書院來趕集似的,整個書院都熱鬧了起來,一入門口就有人在那裡指引到來的人怎麼走。
“報過名給孩子讀書的,請往這邊走。”
“四歲到六歲的到這裡來。”
“七歲到十歲的孩子到這裡來。”
“十歲以上的到這裡來。”
書院裡收取的還是和一開始說的那樣,四歲到六歲的孩子都是免束脩,送來進行啟蒙教育。至於七歲到十歲的孩子,則是要給一半的束脩,這進行的教育又是不同階段了,最後的則是十歲以後的孩子。
讀書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孩子日後考取功名,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識字,再就是針對性地讓這些來到這裡的孩子們學習一些日後生存的本領。
至於十歲以上想以後考取功名的那種,這樣的必定是從小就讀書識字做學問,這些孩子就到鄭書博鄭秀才那裡去考學問,等考過了才能入學,到鄭書博這裡跟著他學習。畢竟鄭書博這裡頂了一個秀才的名頭,這就比一般的先生要強地多了。
要知道這十裡八鄉都沒出過一個秀才,現在有一個秀才在這書院裡給他們的孩子當先生,這些人是巴不得把孩子送到這一位鄭秀才那裡。
“我家的二小子今年才六歲,等明年才到七歲。”
“你家的二小子明明跟我家三小子同齡,我記得我家三小子二月生的,你家二小子是三月生的,怎麼你家的二小子就菜六歲了,我家的三小子都七歲了。”
“你,你胡說,我家二小子明明今年才六歲。”
“你別騙人了,你家的二小子七歲了!”
自然來到這裡的,也有人存著僥幸的心裡,想把孩子的年紀報小一點,這樣他們就可以讓孩子讀書,他們少給一年的束脩了,這樣多劃算。
最後這樣的人都被強制性地請走了,不過後面還是出現了好幾單這樣的事。
“我不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三歲到六歲的孩子來這裡只是啟蒙教育,年紀再大一些的會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培訓,日後想當廚師的去當廚師,想當木匠的去當木匠,這裡的學業一完成了,孩子就能出去給你們打工賺錢。”
“你們現在這樣弄的,不僅是浪費了孩子的時間,也會耽誤了孩子的前程。”這一日忙地腳不沾地,曹向南不得不過來把這個利弊跟大家說清楚,這不是佔幾個小錢的事,而是耽誤了孩子的前途。
他這樣一解釋,這裡的人也能聽明白了一些。
“所以現在,請謊報孩子年齡的,按照孩子的年紀站到另一邊去。”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不滿七歲的,你們想送到第二級這裡學習對口的專業也可以,但是這個束脩是按照第二級這裡的收。”自然是不會有人傻地明明孩子可以免束脩,他們偏偏要跑去把孩子送到第二級去,還要再給一半的束脩。
到了前面嚴格地處理了幾個想渾水摸魚的人,到了曹向南來說了一番話,把這個利弊說明白給大家聽,讓大家明白這麼一個道理,不是那幾個錢的事,而是耽誤了自己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