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關後面不遠就是馬鳴閣,劍門關後面不遠是劍閣,都是一個小城。)
鄧賢這個人在歷史上只是一筆提過。
實際上卻是一個忠義之士。
益州有兩個鄧賢,另一個是孟達的外甥。)
歷史上,鄧賢和張任、劉璝三人駐守劍門關。
張任和劉璝戰死,鄧賢率軍退往涪關,隨後又退往綿竹。
負責綿竹的孟達投降漢昭烈帝后,就沒有了鄧賢的下落,應該是在綿竹戰死。
趙清知道這段歷史,也交待甘寧,可以活抓,就不要傷害鄧賢。
這個時間劉璋剛剛繼位不久,鄧賢一個小小的縣尉,不一定得到劉璋看重。
鄧賢自然也不一定會對劉璋忠心耿耿。
......
甘寧的性格比較剛烈急躁,一到白馬關就展開攻擊。
因為漢中的征伐是突然發動,在鄧賢到手中只有五百縣兵。
但白馬關不愧是險關,十幾米的關牆讓人見而生畏。
漢中的軍隊雖然訓練有素,但很少經歷實戰。
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哪怕有弩炮的幫助,也根本無法登上關牆。
真正面對戰鬥,甘寧就恢復了名將的風範。
只見他有條不紊地安排軍隊分批進攻。
不急著攻下白馬關。
卻想依靠這難得的機會,讓手中的軍隊都經歷戰火的考驗。
漢中軍隊的普通士卒和特種營戰士不同。
他們還不能稱為戰士,只是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新兵蛋子。
精兵是從戰鬥中脫穎而出。
靠練永遠練不出精兵。
......
五天之後,甘寧判斷白馬關內計程車兵已經不多,才出動飛行營,打掉兩邊山峰上的益州士卒,並降落一對士兵,協助白馬關外的軍隊發動猛攻。
甘寧突然改變戰術,白馬關自然承受不住猛烈的攻擊。
很快就被漢中軍攻入關內,開啟了關門。
甘寧進入關內的時候,正看到劉璝和一員益州軍將領在戰鬥。
看了半餉,甘寧就知道這個滿身鮮血的將領,應該就是馬鳴閣的縣尉鄧賢。
鄧賢本來就在關頭上浴血奮戰,又累又乏的他面對劉璝,很快就落入了下風。
在幾十招之後,終於被劉璝打掉兵器。
這個鄧賢確實是個剛烈的漢子,
劉璝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居然主動往刀口上撞過去。
如果不是劉璝機靈,鄧賢就自刎在他的刀口下了。
甘寧揮了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