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對於百姓來說,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發生戰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歷朝歷代,任何王朝更替,最受難的都是作為草根的百姓。
在劉備的勢力中,因為推行軍功制,
百姓對戰爭卻有著一種狂熱。
軍功是百姓改變身份地位最好的途徑。
就是在戰場上犧牲,作為軍屬、烈屬的家庭,會受到很多的優待,為子女換來更好的條件。
對於羌胡、板循等少數民族,他們剛剛回歸母族華夏,更是渴望軍功,為他們爭取更好的政策。
杜濩、樸胡、袁約等首領,就在那裡樂呵呵地互相探詢。
“老杜,你們白馬宗為這次征伐益州出了多少錢糧?”
“老樸,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你們汶水宗沒有餘糧?要不然,讓我們白馬宗為你們如數交上?”
“老杜,你想得美!我們汶水宗糧食都吃不完,還需要你幫忙?”
杜濩又看向袁約。
“老袁,你們板循宗生活在深山老林裡,田地肯定嚴重不足,我看可以讓我們白馬宗幫你們。”
袁約似笑非笑地看著杜濩。
“老杜,你就別試探我們板循宗了,看看無當飛軍是誰在帶領?你們白馬宗難道還想和我們比功勞?”
杜濩也有點沮喪。
“唉,我們白馬宗為什麼就不出一員如王子鈞這樣的猛將?才十幾歲就能獨領一軍,看起來,你們板循宗要發達了。”
樸胡也是唉聲嘆氣。
袁約反過來安慰杜濩和樸胡。
“老杜、老樸,你們這是何必?你們白馬宗、西宗人數眾多,這次征伐益州,立下的功勞哪裡可能會少?”
杜濩、樸胡、袁約所說的白馬宗、西宗和板循宗。
就是原來的白馬羌、西羌和板循蠻。
在趙清他們進行文明溯源工作後,羌胡和其他蠻族都回歸華夏。
因為還需要一個融合的過程。
趙清就提議把他們原來的羌胡、蠻族的名字,全部以宗來代替。
你別說,這一招很好用。
這些少數民族本來就是一個祖宗,把他們看成一個大宗族,更能聚攏人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以後只要透過通婚等行為,把他們一一歸納進華夏民族。
這些白馬宗、西宗、板循宗,自然會逐漸消失在歷史中。
......
益州的第一戰,自然是從中路軍開始。
甘寧率軍從葭萌關出發,兩天就到達了白馬關。
駐守白馬關的是馬鳴閣縣尉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