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金梅就稀裡糊塗地跟趙校長結婚了, 然後還住到了老燕家家裡頭。
雖然有村兒裡人說三道四的,可倆當事人都不在乎,也就沒人再說什麼了。
小兩口兒就一塊兒在學校教書賺工分兒, 一塊兒跟老燕家一起吃大鍋兒飯。
再就是, 趙校長的存在, 讓全家人都開始重視起學習這檔子事兒來。
鐵蛋在家收到了鼓勵和掌聲越來越多, 學得也越來越帶勁兒。而讀了兩年一年級的柱子, 還是不成,整個小學階段都在及格線邊緣徘徊,後來考初中的時候, 理所當然的落榜。
要不是趙春芳求著田秀平,最後求人, 把順子塞到鎮上的破中學去讀書,順子可能就完不成後來的九年義務教育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
那年整個農閑時間裡,田秀平的倒賣雞蛋的生意是越發順利,基本上每天去上半天, 就能把該賣的都賣了, 下午晚一些時候,就踏踏實實回家裡, 照顧阿福和阿寶。
雖然對外說阿寶和富貴是對兒龍鳳胎, 可看上去阿寶和阿福更像是親姐妹, 東西大部分都是同花色,一塊布扯兩身衣服。
轉過年來開春兒,沈鐵民新安排工作的時候, 田秀平就主動提出了家裡頭兩個人都準備上個輕勞動力的活兒。
這樣的活兒其實不難申請得到,一般家庭不樂意申請,畢竟工分兒低啊。
這年頭,誰家工作不是為了拿個高一點兒的工分兒,賺多多的口糧?
趙春芳留在家裡坐鎮大後方,做飯洗衣帶孩子,下午孩子們睡了,她才去公社裡頭幫著收拾雞窩收拾鴨窩外帶收拾豬窩。
這活兒輕巧但是髒得很。
好在趙春芳啥都不在乎,能跟孩子們待在一塊兒她就樂呵。
再苦再累還能有她在孃家那會兒吃不上飯可憐?
田秀平的活兒就是幫著公社小學做午飯和晚飯,有時候忙活賣雞蛋顧不上,就趙春芳或者燕金梅頂上去。
反正田秀平賣雞蛋賺著的錢數不少,每天都能有好幾塊進賬,細算起來,一個月竟然拿的錢比燕金桂寄回來的工資都要多。
這老燕家的日子過得上了軌道,一切就都開始順順當當的。
哪怕老燕家的那塊兒公家地被好幾戶人家瓜分的毛兒都不剩了,依然沒有誰家能壓得過産量大王的稱號。
換了新地,老燕家照樣兒産量充足。
一家子四個勤勞的莊稼漢子,農忙的時候還趙志文回來幫忙,這爺們兒幾個,手快腳快,就是收莊稼的時候,都能比別人家快上好些。
娘娘産量大王,也是當之無愧的。
家裡的女眷也就王淑芬和沈翠蘭還要每天跟著下地上工。
王淑芬倒是沒啥怨言,畢竟她知道一來她做飯味道趕不上大嫂,動作也不算利索,二來自己也帶不了那麼多的孩子,每天晚上忙活富貴兒和柱子都是手忙腳亂。
那就別提要跟大嫂那樣兒天天帶四五個孩子在家裡。
這樣跟著她家男人上工也沒啥不好的,渾身也就只有蠻力了。
種地唄,割草唄。
人傻心大,這日子過得也就樂呵。
沈翠蘭就不這麼想了,她可懶著呢,別說種地,就是帶孩子、做飯、收拾雞窩豬圈,她一個都不想幹。
她就倆眼兒一閉,生孩子吧。
懷孕你總不能不讓我偷懶吧?
接著旺財後邊兒,她又生了一個兒子一個閨女,男的叫萊財,女的叫萊旺。
結果還是隻管生,也不管養的主兒,能交代給大嫂的時候,她可絕不插手。
她倒是沒虧了自己個兒,藉著自己懷孕、餵奶的藉口,躲懶在屋裡,能不幹的就不幹,還一味饞嘴。
結果是把自己越吃越胖,這幾年來,完完全全把的身材變得不再纖細苗條,就連樣貌也不那麼精緻,哪還有當初大羅村兒村花的半分樣子?
總的來說。
老燕家還留在大羅村兒的孩子們,一個一個都結了婚生了娃,雖然小糾葛不斷,但是總體上是和和美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