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三三兩兩,陸續有人來買。還有那並不是趕集的,聞著肉香,想著也不貴,買了回去打牙祭。一個時辰下來,小鍋裡的東西已經賣完了,蒸籠裡的東西也賣了大半。
人漸漸少了,夏於氏騰出工夫,各樣弄了一份送到“回春堂”,於大夫吃著,連連贊好味道,知道是慕君做的,又誇了一回。
“哎,這君兒相貌,心性都是沒得說,要能做我兒媳婦就真是好了……”對著自己的親妹子,於大夫忍不住說出心裡話。
“哥,你就別再提這事了……”夏於氏想起來就別扭,自家女兒落水的事怎麼都和侄兒的拒絕有些關系,心裡到現在還是不舒服。
“我多嘴,我多嘴……”於大夫看妹妹臉色,暗罵自己。
二人都未注意門口珠簾晃動,有人影閃過,卻是映荷。她本是過來看看於元意回來沒有,沒想到聽到這番話。
她重重咬了唇瓣,眼裡上了一層水霧。
大悲寺
偌大的內寺十分安靜,大殿方向傳來和尚們做早課的誦經聲,和著晨鐘低沉,讓人生出一種歲月靜好的安全感。
一位小沙彌引了一位少年往藥房慢慢走去。
少年眉目清朗,身形挺拔,一襲半舊月白衫子穿的無比熨貼,手持竹簍,正是來送藥的於元意。
聽聞住持一了大師醫術高超,寺內眾僧有什麼頭疼腦熱,都是由一了大師斷症下藥。故而寺內藥房裡備著些常見的藥材,有何短缺,都是找山下的“回春堂”送來。
本來端午次日才來送過藥,這才沒隔多久,於元意卻不請自來。
二人來到藥房,放下藥材,四下無人之際,於元意向小沙彌提出想拜見一了大師。
小沙彌自是以大師不會客為由拒絕,於元意笑笑,摸出一兩銀子,遞了過去。小沙彌有些掙紮,再三詢問於元意為何要見大師,於元意只說有事相求。
猶豫良久,小沙彌接過銀子,塞進衣袖,引著於元意來到主持禪房外面一棵菩提樹下,交代一句“在這等著,看你造化”就離開了。
於元意很有耐心的等著。
上次來送藥時,他無意看見小沙彌領著一名綠衣女子匆匆走過,很像小翠。那日他一直在山門外坐到暮色四合,終於等到那綠衣女子跟著一頂小轎出來。
看真切了,正是小翠,那轎裡的不就是……他終於知道為什麼她每隔一段日子就會從中都城來桃花鎮了。
日頭越爬越高,蟬鳴愈盛。終於,遠處緩緩走來一位胡須雪白的老和尚,看周身氣度,應是大師了。
“桃花鎮‘回春堂’於元意,見過一了大師。”
於元意自樹下走出來,迎上去,恭敬的拱手見禮。
“哦,請問施主有何貴幹?”
一了大師停下腳步,看著眼前的少年,並不如外界所傳的那麼不近人情。
“久聞大師醫術超凡入聖,元意一心學醫,想拜在大師門下。”
“這……”大師捋著胡須。
“元意自問並不愚鈍,經已中了秀才,也跟父親也學過些,大師可隨意考問。”
“那,你願意出家嗎?”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