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當天,白曦穿著一身喜慶的紅色衣裳,精神又漂亮,連小黑的脖子上也繫上了紅絲帶,更顯喜慶了。
身為姑奶奶,她無需要做高堂,但每一對新人在拜堂前都會規規矩矩的先給白曦磕頭。
“謝姑奶奶為我們操心,我們以後一定相親相愛,相互扶持,上孝長輩,下教子女……”
白曦坐在太師椅上,含笑點頭:“好好好,起來吧。”
現在白曦不胖了,也不在圓乎乎的,可她笑眼彎彎的笑著,村民們覺得還是能看到那福娃般的仙童模樣。
只是,白曦的眉眼早就張開了,她漂亮的張揚,笑起來明豔肆意,眾人此時才突然有些恍惚,呀,時間過的這麼快呢,姑奶奶都長這麼大了。
可白曦的一言一語又還是村民們熟悉的腔調,如果不是大家驚覺她不再是小時候的模樣,估計還不會想到這一茬。
對牛羅村此次的集體婚禮,關注的媒體雜誌報紙很多,報道自然也很多。
《尖端》是白記旗下的雜誌,自然得到的資料和訊息是最多的,也就不負眾望的以連續劇一樣的介紹著華國中式傳統婚禮的程式和流程。
如果是之前,誰也不會有這個閒情逸致去了解這些。
但白記影視公司出品的電影和電視劇開啟了世界窗,讓世界有認識瞭解華國文化的機會,那麼,自然很多人會對華國這樣有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民族好奇不已。
況且,說句讓人氣憤的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白記一些人自己的習慣,居然合作的時候更傾向於會華語的合作方。
如果競爭的人裡有一方的代表會華語,那印象分就很好,如果再瞭解華國的文化,那就更加分了。
這個時候,天平自然也就傾斜了,知道這些小道訊息後,不少和白記合作的人下意識的也就在這方面下功夫起來。
於是,慢慢的,商界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想和白記順利達成合作,最好會流利的華語,最好能對華國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
具備這些條件,你不一定會成功,但你不具備就一定會不成功。
在這樣的情況下,瞭解華國文化,學習華語似乎已經慢慢的成為了一種趨勢。
《尖端》自然也就不會放過這一波流量吸引讀者了。
‘男龍鳳,所以結婚要燃龍鳳燭,龍鳳燭是要燒上一晚的,龍鳳燭特製,燃燒的時間極其的久,一般都會燒到第二天中午……’
‘新人坐在床上,兩人的衣角要打在一起,表示從此永結同心,不離不棄。’
‘床上撒上桂圓紅棗花生蓮子,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福…’
‘給新娘梳髮,梳妝是結婚必不可少的裝扮程式之一,會有長輩或者是請來多子多福的老婦人梳髮,這樣的老婦人也會被稱為全福夫人。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
‘梳髮的吉祥祝福話語不少,例如,白髮齊眉、兒孫滿堂、福祿雙全、永結同心、比翼雙飛等等,這既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也展現了華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