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小孩子跑的快,但在牛羅村人人都練武的情況下,還真沒有幾個是大人追不上孩子的。
正好孩子也練武,抗揍,所以揍的那叫一個不客氣。
捱揍的孩子們嗷嗷在村裡一陣喊,就和比賽一樣。
有時候遇上三五家一塊揍的,捱打的孩子跑的時候還能迎面遇上,大人還能淡定的笑著打個招呼,相互支招著怎麼逮人揍,孩子們則是抱頭鼠竄一陣可憐兮兮的躲。
關鍵他們躲哪裡都沒有用,都能被找出來,特別是小黑,看熱鬧不嫌事大,要是有找不到的,它還能給指路。
用牛羅村的人的話來說:必須得揍,不揍一頓,這些小兔崽子真是能上房揭瓦了;孩子就是璞玉也得雕琢,所以不打不成材。
真要放任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上學唸書,那不成了城裡都不待見的盲流了麼。
也有走講道理的家長,只見擺上一壺茶,然後把孩子喊到跟前,語重心長的問:“怎麼不想讀書,在學校受欺負了?”
“沒有?那怎麼不想讀書?覺得不是讀書的料?那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料?”
“姑奶奶說過,讓大家唸書學文化,不是非要讓你們成為什麼科學家啊,科技員,或者是什麼厲害的人才,她只是讓你們明辨是非,心中有點墨,遇到困難才不會輕易被打倒。”
“記得姑奶奶講過的故事沒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當你們有了文化,你們將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那一定是你們選的喜歡的,而不是被迫的和很多人一樣的去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就為了養家餬口……”
也有家長皮笑肉不笑:“不想上學啊?行啊,以後別想從家裡拿半毛錢,以後吃喝拉撒,你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開玩笑,姑奶奶辛辛苦苦給大家打下的家業,老子是不可能交給你的,死了也不會交給你的,等我們死了家裡的錢我就上交村裡,你別想當敗家子。”
“你要想以後被人笑話是沒文化的流氓,那你可以不念書,反正兒孫自有兒孫福,往後我兩眼一閉,我也管不著你了,你以後也別進祠堂了,我嫌丟人。”
“想出國吧?你以為出國就那麼容易?你肚子裡沒點墨水,你出去丟人現啊?餓死了都不知道怎麼問人家要飯吃。萬一被罵了都不知道別人罵你……”
“不想出國?牛羅村的小輩,哪個沒出去遊學過啊?你這麼沒出息,老子生你還不如生個蛋呢……”
不過牛羅村的人,大約是不喜歡廢話的,特別是聽到自家孩子說上學幸苦,立馬就難過罵,罵了就上手。
打了自己消氣,孩子也長記性不是,再罰去祠堂跪,關兩三天的小黑屋,讓你做智力題,做算術題,沒文化連小黑屋都不出來,看誰還敢喊學習苦。
就這樣,在白曦慈愛的柔和的教育下,在家中長輩說不通就愛的棍棒教育下,牛羅村的少年們還真沒輟學的。
哪怕是在一些方面有天賦,有興趣,文化課也必須要學,至少高中畢業證要拿到。
用村民們的話來說:“不學習,我也不怕你們會餓死,就怕你們會丟牛羅村的臉,丟姑奶奶的臉。”
白曦發現,村民們的棍棒教育也挺管用的,當爹媽的收拾不聽話的孩子,沒什麼不應該的,她自然也沒太阻止。
喜歡穿到年代當姑奶奶請大家收藏:()穿到年代當姑奶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