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裡,地球上的研究技術員在開會討論這個事情的可行性的時候,觀眾們都到抽一口氣,一臉的震驚,表情比見鬼還要驚悚,特別是科技研究院的專家和研究員們。
畢竟,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他們立馬就知道,這樣的情況簡直和找死沒什麼差別。
這怎麼可能?!<
大家覺得主角此舉是瘋了的同時,也不由的沉默,因為他們都想到了主角的處境。
一個人,火星上,食物不充足,等不到地球再次發射救援,他只能自救。
這種伸頭一刀,縮頭一刀的選擇,他能怎麼辦。
不幹是死,幹了也許會死,也許運氣好的話不會死。
有研究員在嘴裡喃喃的重複著電影裡說的:“等飛船的速度足夠快的時候,空氣阻力開始起作用時,飛船就高到幾乎沒有空氣的地方了。”
理論上這麼說沒錯,實際上也有可行性,但理論是理論,用人去實驗的時候,出現的後果誰能承擔……
但現實就是現實,電影就是電影。
要麼開搞回地球,要麼在火星上當太空垃圾。
換做是你,你怎麼選?
主角和丟垃圾一樣,把飛船裡的東西,按照地面給的計劃和指導,一樣一樣的丟棄。
觀眾們看的心理焦急又擔心,甚至都想撿起來塞回飛船裡。
沒有這些東西,主角就和一個提線木偶一樣,而且還是在懸崖邊的提線木偶,一旦地球那邊遠端操控的時候出現了什麼問題,主角就會和斷了提線的木偶,瞬間掉下懸崖。
白記的之所以票房會居高不下,就是因為整部電影下來,所有的一切推動劇情進行的,都是在不得不,無法選擇的時候,只能被動的進行了選擇。
隊友在太空接應,這讓觀眾心裡似乎有了一些安慰,但高高提起的心也沒能放下。
沒人做過這樣的常識,這其中的環節,只要有疏漏,哪怕是有分毫的差錯,都將會出現大家不願意見到的事情發生。
鏡頭來回切換,一邊是主角丟東西,改造飛船,另外一邊是他的隊友正開會進行最後的確認和預測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以及補救措施。
但是,誰都知道主角是乘坐一艘沒有頂板的敞篷飛船升空的,危險的程度瞬間是拔高到了最高階別,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
說起壓力,等著接應的隊友壓力更加的重,畢竟,是他們把他留在了火星的,他們心裡是愧疚的。
而主角,大概是獨自在火星求生了那麼久,又親自改造敞篷飛船,雖然有壓力,但似乎有隱約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壓力倒是比隊友們小上不少。
吃過飯,李偉文還在離開探測車的時候,留下了一段話:“無論是誰看到,請好好照看這輛車,它救過我的命。李偉文。”
喜歡穿到年代當姑奶奶請大家收藏:()穿到年代當姑奶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