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國際條約,規定任何國家都不可以宣稱擁有任何不在地球上的資源。”
“而另外一項條約,規定如果你不在任何國家的領土上,那麼海事法就適用,所以,火星就可以是國際海域。離開了居住艙,就相當於來到了國際海域。”
李文偉對著影片沉重無奈的說道:“根據條約規定,我獨自一個人在火星上,沒有人明確允許我這樣做,在我登上冒險者四號之前,也沒有人能下達指令,這就意味著我要未經允許,就在國際海域使用一架航天器。”
頓了一下,他繼續說完後面的話:“這樣一來,根據定義,我成了一名海盜。李偉文太空海盜。”
不少觀眾其實並不知道海事法是什麼,但總有人知道,便給與瞭解釋。
劇情到這裡,其實大家是有點想笑的,但沒有人笑,因為誰都能感覺到主角的無助和無奈。
電影的旁白也讓觀看的觀眾感覺到了蒼涼和蒼白。
‘無論我到哪裡,我都是一個人,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在居住艙裡,我是一個人;在探測車裡,我是一個人;走出探測車,爬上一座小山,我還是一個人。’
‘四十五億年,從來沒有人到達過,而現在,我來了,我是第一個獨自一個人佔據整個星球的人。’
為了區別顯示主角在火星上度過了很長時間,在妝效上,還特別進行了細緻的區分。
本來白曦想的是讓陳念恩吃胖一些,讓面部看起來圓上一圈,可拍攝時間短,而且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年輕小夥子,哪裡能胖的起來。
於是,只能走特效妝這條路,好在有宇航服,加上特效妝,角度再選好,也不是什麼問題。
這一細節的處理,也讓影迷們紛紛稱讚,畢竟隔壁的艾歐影視公司的電影有些細節上就沒弄好。
科技院的研究員們,對於劇中出現的太陽能發電板很是好奇:“研發生產這個的話,似乎能節省我們不少的煤炭呢。”
也有人說道:“這項技術就算研發出來,也只能用在日照時間長的地方,而且還要考慮到下雨天,陰天……”
“我記得白顧問給的資料裡就有這樣技術,並不難,可以直接進行生產,就是材料方面,費用可能會高,想要降低成本的話,只能是提高生產力,提高人民對這項技術產品的需求能力了。”
“風能我記得就不錯,這項技術之前就有人提出過,但由於費用問題,並沒有深入研究……”
即便有爭論,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想法已經在研究員們心裡種下了。
載人航天飛船現在還在研究可行性當中,不論是華國還是西方國家,都只是有那麼一個理論。
電影裡卻已經開始計劃用遠端的方式操作控制載人航天飛船,想法可謂是大膽無比。
但是,這樣的假設卻恰好激起科技科研人員們的想象力和延展性。
主角歸程是坎坷的,甚至計劃要乘坐的飛船,也是個敞篷的。
為了減輕重量,要去除氣密艙頂板等物,這就相當於,飛船不在密封,而是敞篷的。
在火星上,而不是地球。
太空氣壓,空氣流通等等,這都是一系列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