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有水道連線通海航道,之後要根據海水在空心環形山的底部的蒸發量,來調整進水口的大小。
就在空心環形山的底部的各個通道口被打通之後,宮楠感覺到整個沙盤區域裡都微微一震。
隨後就出現高頻率的細微震動,直到幾分鐘後,這種震動才停止。
宮楠吐出一口氣,這幾分鐘內,他在快速的調整那些通道的內直徑,以及調整地下航道內通道口的出現位置。
造成那種震動的主要原因在地下航道那裡,那裡面的通道口進行空氣流動,因為上下出口位置不同,就造成了多角度的空氣對流,使得發生了震動。
還好,現在已經調整到合適的位置了。不過在各內陸港口對外開通時,估計還要再做調整。
感知空心環形山的底部,那裡有海水不斷流入,又因岩漿層上方的高溫,把海水煮開,從而生成大量的水蒸氣。
又因底部有眾多的通風口相連,湧入進來的水蒸氣就隨著熱空氣一起上升。
只是,那些水蒸氣在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因為溫度降低,從而冷凝成水滴。
那些水滴要麼隨著氣流繼續上升,要麼聚于山體內部的洞壁,然後向下流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因為山體空心的直徑太大,內部的熱空氣上升速度不夠快的原因。
於是,宮楠開始調整山體的內直徑,並在幾千米的高度位置,在山體上塑造各種流水設定。
在幾個高度位置,山體內壁設定如盤旋滑梯一樣的構造,那些冷凝水滴依附在洞壁之後,會在向下流動時聚於那盤旋滑梯上。
滑梯上則是有多個通向外部的流水口,因為傾斜角度原因,內部的水可以流出去,但是內部的風無法吹出去。
那些水雖然是冷凝水,但是相比於外界的水,還是有著一定溫度的。
尤其是隨著時間越久,空心環形山的內部溫度會越高,最終會達到一個比較穩定的溫度差。
也因此,那些水蒸氣被氣流帶動,也會衝得比之前的高度要高。
深夜裡……
宮楠來到欒川,抬頭看著山體頂部,那裡已經開始下雪了。
在山體內,他又上升至山頂。才剛鑽出來,就被凍得鑽了進去。
好冷……
萬米高空的雪山,這裡以後就會是常年下雪的地方!
只是,這麼一來,在遠處就能更加明顯地看到這山頂了啊,尤其是在夜間,那麼高、那麼白,是那麼的顯眼……。
不過,現在宮楠也不想再繼續調整了。
因為那空心環形山周邊開始下雨夾雪了,而且波及範圍還很廣。這樣也使得視線看向這邊,就會看不清楚這邊的山體。
他出現在地下航道內部,感覺著空氣的流速。不算大,也不算小。若是在通風口旁邊,可能還會有被吸入的可能。
不過,這也好解決。只要在通道口加裝厚實的岩石柵欄,也就安全了。
而且,因為地下航道也有著中間隔離島,再加上兩側上下通風口的傾斜角度,還能讓船隻和車輛自動形成左右行駛方向的統一,畢竟走順風方向更省力。
看著上下通風口位置呼嘯的風,宮楠覺得還能利用它們來進行風力發電,如此一來,以後電力需求也不會缺了!
喜歡我在隋唐種田稱王請大家收藏:()我在隋唐種田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