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陽笑道:“此盟意在號召天下正道莫要只貪己身逍遙,卻非號令天下。老道已與石頭商議,大義並不衝突,當也無礙。”頓了一頓,又笑道:“世人都說沉央大法師是千百年難見之奇才,青俊一輩,無人能出你左右。如今,你願為天下而奔走,天下人愈發敬重你,並以你為榜樣。如此一來,何愁天下不太平,何愁萬家燈火滅了不復起?”
沉央心想,羅公遠雖與我有得私隙,但區區私隙自是大不過公義,他若行得正,沉央自然敬他重他,便道:“老真人放心,沉央自也不敢貪圖己身逍遙。若羅真人為盟主,所行所為是為天下,沉央當也聽他號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好!”郭嵩陽又是朗朗一笑。
當即,三人又敘了一會話,沉央便告辭離去,郭嵩陽把李白留了下來,想是另有囑託。出得大院時,天色已暗,一輪鉤月掛在天邊,零落幾顆星子。
沉央心靜如水,走在潼津縣的大街小巷裡,只見街頭巷尾燈火輝煌,無數道人僧人遊俠穿梭於其中,如魚遊織。他不由得心想,天下正道,十之二三俱在潼津縣,便是天地盟再如何強橫,想要破關而入,也非易事。那為何玉瓏卻說,潼關多半難守?莫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想到這裡,不禁向潼關看去,就見潼關橫陳在冷冷月光下,關牆上也是燈火通明,隱隱見得許多頂盔貫甲的將士走來走去,看上去堅不可摧。但就在此時,他卻陡覺心頭一冷,眼前彷彿看見巍峨無比的潼關轟然崩塌,無數豺狼虎豹湧入關來,向長安撲去,一路見人,一路嘶咬,哭聲震天,喊聲震天,血流飄櫓,屍堆成山,直若人間煉獄。
良久,沉央回過神來,背心發寒,竟已被汗水溼透。
“沉央道友。”
背後突然響起一個聲音,沉央心頭一凜,剛才他神遊天外,魂不附體,自是覺察不到任何氣息,若來人是敵非友,只消能提起一把劍,便可將他殺死,他焉能不凜?
紫閣山眾人所居小院遠離鬧市,頗是清幽,四野支影也無。沉央回頭看去時,便見身後不遠處站著一人,背對而立,身穿雪白道袍,腰上懸著一柄劍。微風揚起地上落葉,從那人袍角掠過,那人袍角紋絲不動。當沉央回頭時,那人也即慢慢回頭,白鬚白眉,赫然便是羅公遠。
羅公遠淡淡道:“方才,沉央道友神遊於外,不知見得何事?”
沉央長吸一口氣,萬萬沒想到來人竟是羅公遠,但他轉而一想,又是瞭然,羅公遠視滄海珠若性命,自然要來試探,來得急也是情有可原,便說道:“方才沉央一時失神,便是三歲小兒,也可一劍殺死沉央。”
羅公遠笑道:“道友神遊於外,是喜也是憂。老道本不當今夜來拜訪,只是老道心頭疑惑已久,還望道友能與老道解惑。”
沉央心想,該來得終會來,遲來早來都一樣,便道:“羅真人是前輩高人,縱有疑惑,也非沉央能解。不過,羅真人若是有得指教,沉央自也願領。”
“老道之疑惑,興許會涉及生死。”羅公遠說道,腰上雪白劍穗隨風輕揚。
羅公遠何等人物,動靜之間便是石破天驚,沉央絲毫也不敢大意,默運玄氣於胸,暗暗戒備,同時暗道,你若問我可曾見得滄海珠,我自然直認不諱,但你太過著急滄海珠,又不願世人知曉你遺失了滄海珠。因此,你竟是不問,定要親手一試,那我便當陪你試上一試。即道:“修道之人,本該歷劫生死。羅真人不必顧忌。”拔劍在手。
“甚好,那老道便冒犯了,道友且小心。”
羅公遠笑意一斂,緩緩拔劍。劍長兩尺七寸,每拔一寸,沉央便覺渾身一重,只覺便是有三頭六臂也絕計躲不過這一劍,唯有以力相博,以死相拼。當羅公遠把劍拔到兩尺三寸時,沉央泠汗如雨,暗覺胸中氣潮湧動,難以自仰,忍不住便想長嘯一聲。
“師尊,師尊。”
卻與此時,遠處響起一個聲音,一道人影電射而來。羅公遠眉頭一皺,鏘地一聲把劍歸鞘,轉身即走,只得一步,便已遠在天邊。沉央長舒一口氣,體內玄氣鼓盪不已,他強行納定,回眼看去,迎頭便見一個嬌小身影竄來,到得近前,突然格格一笑:“師尊,猜猜我是誰?”
喜歡唐都天行錄請大家收藏:()唐都天行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