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真人怎會身不由已?老真人若當真視天下蒼生為己念,誰又敢攔著老真人?”紫霄真人皺眉道。
羅公遠笑了一笑,說道:“紫霄道友莫惱,這天下雖大,終究是大唐天下。”說完便閉了眼睛。
紫霄真人與沉央對視一眼,均想,果然是李隆基要留宗聖宮在長安,護得他逍遙自在,護得他安享太平。
紫霄真人心想,道門中人清修無為,雖說也講究出世入世,但也不當與朝庭糾葛甚深,你們樓觀派當年便是因從龍有功,發揚光大,後來又因武周而衰,再到還唐之時,復起興盛,當真是興也朝庭,衰也朝庭,這是天下人都知道卻不說得事情,如今我也不當來與你論這糾葛,只說你還是不是道門中人,便道:“羅真人有得苦衷,天下蒼生更苦。羅真人若是往開封洛陽走上一趟,便知萬民已為釜中豆萁,為陰火所煎,為陽火所熬,哀不可言。我輩修道之人,怎可坐視?”
聞言,羅公遠眉頭一顫,又嘆一口氣,卻不說話。
“羅真人自然不會坐視。”沉央忽然說道。
聽得這話,三人齊齊一怔,便連羅公遠也睜開眼睛,向沉央看來。羅公遠笑道:“世人都說紫閣山沉央大法師,是千百年難遇之奇才,短短數年,便修得一身大法,揚紫閣山威名於四海八荒。今日一見,果然是天姿獨異,氣度非凡。”
沉央聽得心頭一凜,暗道,他這是話裡有話啊,突然心頭又是一明,怪道他對我起得疑心,原來是因我修為進展太快,這才入了他得眼。嘿嘿,若是當真如此,那天下間得英才人物,豈不都要被他所疑?這樣疑來凝去,狼視貓行,又算得甚麼真人?
這樣一想,便道:“羅真人過獎了。家師曾言,不得煉心通明境,不得人中仙。沉央竊以為,那煉心通明當是心通,意通,神通,便如天地人三才,合而為一。行事即是所想,所想即是所行,所行即是無愧於心。沉央能有今日,不過是亡師遺澤罷了。”
“福生無量天尊!”
紫霄真人長長一聲道號,對沉央道:“一陽道友果然了得,沉央大法師也是非凡。道在頭頂,不偏不倚,知道而行,行得便是道,莫論天崩地裂於眼前,我自如是。”
“當如是。”沉央還了一禮,看向羅公遠。
羅公遠眉心皺了一皺,嘆道:“天地大道,確是知道而行,行得便是道,沉央大法師了得。”深深看向沉央,又道:“當此時際,老道身為道門中人,自是不會貪圖一己逍遙。清綸師妹,請你與二位道友一起,往長安走上一趟。”
“是。”蕭清綸站起身來,向羅公遠行了一禮,淡淡道。
紫霄真人心下一喜,這次他與沉央來宗聖宮,要得便是羅公遠一個態度,如今羅公遠既已表明心跡,他自然心喜,更不會再咄咄逼人。說來,羅公遠不去,讓蕭清綸去,更合情理,畢竟羅公遠是一教掌尊,若是李隆基執迷不悟,鬧得下不來臺,那羅公遠顏面何存?況且,眾所周知,羅公遠一心向道,不問世事,宗聖宮大小事務均由蕭清綸定奪,她去長安,等同羅公遠親行。
事急不宜緩,又閒聊了幾句,論了下天下大勢,紫霄真人便起身告辭,羅公遠將三人送至殿外。
臨去時,羅公遠忽然對沉央道:“聽聞紫閣山承得是三洞尊神,沉央大法師又是道法精湛,想來對太清大法也多有證悟,他日若是得暇,還望印證一二。”
沉央一怔,只見羅公遠抱著拂塵,道貌岸然,說話也是和而不疏,仿若長輩要與晚輩印證一般,但他心頭卻知,羅公遠定是想借印證之機,探他虛實。他本就問心無愧,自也不懼,便笑道:“羅真人若要指教,沉央豈敢不領。”
紫霄真人在一旁聽了,心下雖是微奇,但也並不在意,長輩與晚輩印證道法乃是常事,倒也算不得甚麼以大欺小,反倒與沉央有益。至於甚麼沉央對太清大法多有證悟,他也只當是羅公遠的客套話。
當下,三人離得終南山,直奔長安。
喜歡唐都天行錄請大家收藏:()唐都天行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