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告慰先祖儀式結束了,接下來,而此時,外邊的天也已經放白了,天亮了,是一個很好的天氣,陽光燦爛。
“姑姑可與本宮一併前往太極殿?”儀式結束之後,身著太子朝服的秦慎面色認真地問道,聲音嚴肅,沒有怨恨亦沒有親近。
長生笑了,“自然,先帝遺詔命本宮攝政,不是嗎?”
“如此,姑姑便請吧。”秦慎做出了一個請的姿勢,作為太子,即便作為皇帝,在成年親政之前,對眼前之人以禮相待,是唯一的出路。
長生仿若沒看出什麼來一般,笑著道:“太子請。”
原本該是最親的人,如今不過是權力之中的相互博弈也相互依存的對手罷了。
秦慎笑了笑,沒有推遲,案首挺胸地大步走出了太廟,走向他從一出生便定了的命運!
新帝的登基大典,在太極殿的大殿中舉行,文武百官、宗親勳貴、都出席了,而大典之上,長生大長公主是唯一存在的女子!
衡王親自宣讀了先帝的傳位詔書,錢太傅親自宣讀了先帝命長生大長公主攝政的遺詔,內閣前閣老,方家的老祖宗,寧王的外祖父,與如今的內閣首輔,一併將傳國玉璽奉給了新帝,聲勢浩大又莊嚴肅穆的登基大典順利完成。
宣宗皇帝嫡長子、太子秦慎登基為帝,為建元帝。
……
新帝順利登基了,在錢家的妥協、方家的支援還有南王世子的重兵護佑,長生大長公主的攝政之位也順利定了下來,不管大家再如何的不願意如何的不滿,在這等情形之下,也只能暫且作罷!日子還長著不是嗎?
朝堂爭鬥,往往不是一段時間便可以見結果,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急。
大周的皇位更替順利完成,便是無法完全化解朝堂的危機,但安撫民心是可以做到的,京城的百姓歡欣鼓舞的,一掃先帝駕崩的陰霾。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誰當皇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有安寧的日子過。
新帝的登基,無疑是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太子繼位,名正言順天經地義!
而隨著新帝登基,之前很多一直壓著一直沒有處理的事情,都擺在了眼前了,甚至有些成了朝臣們宣洩不忿的口子。
比如說錢皇后冊封太后一事,比如說餘太后,又比如說盧氏謀害太子一事,還有便是禁衛軍與京畿大營統領與錢家謀逆一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都容不得長生大長公主再繼續不管不顧。
新帝年幼,這些事情自然不會擺在他面前,甚至眼下新帝唯一應該做的便是繼續中斷了好幾個月的學業。
當然了,還有孝敬太后。
對於攝政的這位姑姑,年幼的皇帝還是恭敬有加的,全然放心將朝政交給她,若說這對姑侄之間還有什麼能夠證明並非如表面那般和睦的,便是皇帝提出讓錢太傅來繼續他的學業一事,或許是新上位,或許也是為了安撫錢家,長生大長公主同意了。
至於錢太后的冊封大典,長生大長公主也沒有刻意刁難,該如何慎重便如何慎重,不過,這位新出爐的錢太后,皇帝的生母,比長生大長公主更有資格攝政的女人,卻甘願幽居後宮,或許不是甘願,只是與長生大長公主達成的某種協議罷了,但不管如何,某些想要利用錢太后來刁難刁難長生大長公主的人,最終是希望落空了。
皇帝侍母極孝,每一天除了去上書房上課之外,便是去慈寧宮請安,晨昏定省的,將孝字發揮到了極致。
錢太后冊封大典之後,她便移居慈寧宮了,與原先的餘太后住一起了,按照禮法,新帝登基之後,原先的餘太后該進位太皇太后才是,可即便皇貴太妃已經正式下了詔書進位太皇貴太妃了,餘太后也依舊是太后,甚至在後宮中成了無有可無的人物一般,皇帝侍母至孝,但對於這位親祖母卻像是遺忘了一般,連最根本的位分都沒有給,更不要說平日裡的孝敬了。
倒是錢太后沒忘記她,雖說沒為她爭取該有的名分,但到底是將她留在慈寧宮,沒有直接將人給攆走,也算是有情有義了。
沒了先帝庇護的太后,在長生大長公主手底下,哪裡能有好日子過?而元襄皇后的嫡女,又怎麼會讓一個卑賤廢妃與自己的母后比肩?
沒了先帝,餘太后永遠都只能是餘太后,空有太后之名而已,甚至可能在百年之後,依舊得不到太后該有的哀榮。
喜歡皇族貴妻請大家收藏:()皇族貴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