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看那些蜷縮在微觀尺度下其他的維度就知道了,如果小宇宙真的被允許存在於這個宇宙裡,那麼顯然理論上游離在宇宙膜縫隙之間的更高維度不可能一直沒有發現過哪怕只有一毫米的維度膜。
就像既然太陽的“燃燒方式”是聚變就可以推論出其他的恆星也是依靠的核聚變進行的一樣,如果小宇宙真的具有可行性,那麼最為方便的方法不是製造而是捕捉一個。
對於很早就開始維度學和時空結構研究的複合體而言,製造“額外空間”不是什麼難事,但問題是如果你造出來的“小宇宙”甚至都裝不下一個電子,那麼製造它就毫無意義。
這也是複合體原本以為小宇宙不可能的原因——想要在三維時空中製造出一個小宇宙,你就需要將三維時空結構扭曲成近似於更高維度的時空結構,你所想要扭曲的時空尺度越大,那麼就越麻煩。
就像畫一條一厘米的直線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要保證從銀河系這頭畫到另一頭都從不彎曲那就完全成了另一碼事。甚至考慮到微觀尺度的蜷縮維度和複合體想要達到的目標的大小對比,這個比喻甚至小的非常不恰當。
而且這一個麻煩和另一個麻煩相比更是小兒科——那就是達成這一步所需要的能量。
躍遷引擎僅僅只是將目的地和出發地之間“曲折”的空間拉直就需要恆星來提供龐大的能量,而現在所做的可是將這片時空塑造成更高維的結構——就像漫畫裡的紙片人試著將他所在的那一頁漫畫紙折成一個紙屋子。
“你知道波江座空洞嗎?林升?”
林升當然清楚那是一個什麼東西,他有些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你是指?!”
“就是你想的那樣。”
宇宙空洞在天文學裡指的是纖維狀結構之間的空間,空洞與纖維狀結構一起是宇宙組成中最大尺度的結構——看看這個宇宙最大尺度的結構就不難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而波江座空洞是宇宙中存在一個直徑約為10億光年的超級“空洞”!要知道銀河系的中心厚度也才光年!
“那個空洞理論上不該在那裡形成,”馬文對此也表示難以置信,“複合體一直有人認為波江座空洞裡所有物質被在很短的時間裡就用完了。”
“所以考慮到製造它所需要滿足的條件,哪怕在宇宙尺度上覆合體也敢說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畢竟那樣做在宇宙裡實在是太過於明顯了。”馬文對複合體的技術非常的自信,不過出於機器人類那一貫的謹慎,他還是補充了一下限制條件,“除非複合體的發展歷程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
所以複合體的小宇宙無疑也是一項奇點技術,而且哪怕是現在的複合體,想要搬空一塊直徑十億光年地域裡的東西也是不可能的!
“宇宙裡有高人啊!”小葉子發出了崇拜的驚呼。
所以複合體不願意離開太陽系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像前文說的,奇點技術的發明很大程度上和技術水平關係不大,它更像是一種巧合與捷徑。
而複合體有的奇點技術可不少,哪怕對於外部的威脅有著充足的準備,就像波江座空洞很早就出現在宇宙中一樣,複合體並不想去試試那些可能的宇宙老牌高階文明的實力。
這也是複合體對“人類”這一標準很早就除去了那些諸如外形或者存在形式的條件的原因——相較於堅持那可悲的肉體原教旨主義所提供的凝聚力共識,多元化帶來的好處簡直大到離譜。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共同的外形沒有好處,對於舊世紀的人們來說,一個統一的共識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就像一些把寵物視作家人的人和其他人容易生起矛盾——如果你覺得給自己的狗拴上鍊子是傷害了自己家人的自由和身體,那麼對於其他不認識你“家人”的路人而言,這顯然意味著一些麻煩。
特此宣告:作者本人非常喜歡動物,既是貓黨也是狗黨,對於其他寵物形式也無任何反對意見,同時對於將動物視作情感寄託和家人般的存在沒有任何反對意見,此處僅僅是為了方便理解做一個形象的比喻,而不存在任何隱喻。)
好在複合體獨特的存在機制避免了這一個問題,甚至對於那些存在,複合體抱有同樣地位的尊重——這樣的好處就是當第一個升維者出現在太陽系的境內,他就興致勃勃地和複合體討論起關於小宇宙新的可能性。
這也是現在林升能坐在這個額外空間裡的原因——顯然高維存在的生命來搭一個“紙房子”比複合體自己幹輕鬆多了。
聽完無足鳥和馬文的解釋,林升伸手有些驚異地摸了摸阻礙在自己和宇宙之間的玻璃幕牆:“所以我是怎麼看到外面的東西的?”
“只需要用上一點‘摺紙’的技巧……”
“我們就要到了!”
馬文打斷了無足鳥對於高維時空學的教授,林升則趕緊將自己背對過去,以此避免看到無足鳥在玻璃幕牆上顯示出的公式和影片教程。
“很好!”林升無視了無足鳥那好為人師的傾訴慾望,他像一個海盜船長一樣一隻腳踩在凳子上,意氣風發地下達了指令,“讓我們吃掉那顆太陽!”
喜歡冬眠到未來重新做人請大家收藏:()冬眠到未來重新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