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進至洛陽,接受翟王董翳"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的建議, 以項羽殺害義帝為口實,為義帝熊心報仇討逆。劉邦趁項羽滯留在齊國時,渡過臨晉關陝西渭南),至河內河南鄭州),糾集塞、翟、魏、殷、趙五國諸侯聯軍56萬,兵分兩路攻楚。北路由曹參曹參、蕭何是支援劉邦起義的財閥)、灌嬰灌嬰、靳歙是陳勝舊部)統率,進攻定陶山東荷澤),擊敗龍且、項它。南路由劉邦親自統率,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張耳是趙歇手下大將,遭到趙將陳餘打壓才歸順劉邦)、夏侯嬰夏侯嬰、周勃是劉邦的老鄉)、樊噲樊噲是呂雉的妹夫,劉邦的連襟)以及五國諸侯軍,至外黃河南商丘),擊敗楚將程處、王武。魏將彭越打敗項羽部下蕭公角後率三萬人歸附劉邦,由於彭越的大軍一直無處掛靠,劉邦讓他替魏王魏豹作相國。韓信、英布和彭越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劉邦後來封彭越為梁王管理開封、荷澤),封英布為淮南王管理六安、九江)。
項羽得知劉邦伐楚後,留眾部將繼續擊齊山東淄博),自率精兵3萬疾馳南下,先擊敗駐守在魯縣山東曲阜)的樊噲,當時劉邦等眾諸侯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置酒高會。項羽乘劉邦陶醉於勝利,戒備鬆懈之際,率軍繞至彭城西,於清晨時發動突然襲擊,駐守在下邑安徽宿州碭山)的漢將呂澤呂澤是呂雉的哥哥,劉邦的老舅)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劉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軍於是大敗漢軍,漢軍往泗水方向潰逃,楚軍緊追不捨,殺漢軍十餘萬人,一直追擊至靈壁(今安徽宿州靈璧)東濉水,漢軍相互擁擠、踐踏,加上楚軍追殺,漢軍十餘萬人皆入濉水,濉水為之不流。此役,漢軍被殲數十萬。劉邦急率殘部先在碭縣河南商丘)整頓,然後向西與呂澤會合。項羽雖取得彭城之戰勝利,但齊地戰事卻不利,在其率軍擊潰劉邦的諸侯聯軍時,田橫盡收齊地。
公元前205年六月,劉邦回到關中,漢軍水攻廢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個月後兵敗自殺,至此三秦悉為漢有,收復三秦拉開了劉邦吞晉降燕的序幕。
劉邦收關中士卒回到滎陽今河南鄭州)。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招降九江王英布,英布叛楚。項羽派龍且、項聲攻打英布,項羽親自進攻下邑安徽宿州),繼續向西進攻,至滎陽。劉邦拜灌嬰為中大夫,統率騎兵,在滎陽以東大敗項羽,又在"京縣"(今河南鄭州滎陽豫龍鎮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鄭州滎陽索河街道)之間擊敗楚軍,將項羽楚軍擊退到滎陽以東。京索之戰後,漢軍穩住陣腳,楚軍也無力突破漢軍防線進攻關中。雙方從此開始在滎陽河南鄭州滎陽市)、成皋河南省滎陽市西北汜水鎮)一帶拉鋸,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滎陽是楚漢爭霸的主戰場,雙方將要在此地打兩年半的仗,由於楚漢雙方都是千里迢迢地趕到滎陽來遠端作戰,因此補充糧草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公元前205年八月,魏豹叛漢,劉邦派曹參、韓信兵分兩路攻打魏國,即月攻破安邑山西運城),曹參俘虜了魏豹,將魏豹帶至滎陽。十月,劉邦派張耳、韓信收復趙國故地,張耳與韓信在井陘河北石家莊)大敗趙軍,趙歇逃到襄國河北刑臺)。張耳與韓信趁勝追擊,劉邦亦從邯鄲北上攻打襄國,漢軍南北夾擊,攻破襄國,殺掉了趙歇。韓信與張耳留下在趙國繼續作戰,劉邦返回滎陽。項羽爭奪齊地有了突破性進展,遣騎兵渡過黃河與劉邦爭奪趙地,被漢軍擊退。同月,燕王臧荼降漢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天下為十八路諸侯,立臧荼為燕王,定都北京,立韓廣為遼東王。不久以後,臧荼攻滅韓廣,奪得遼東地區)。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只剩齊國動盪,楚國叛亂,臧荼降漢拉開了成皋之戰吞齊亡楚的序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14、公元前204年初,劉邦據守滎陽,開始修築甬道,由敖倉河南鄭州)運輸糧食來滎陽。劉邦與項羽對峙,楚漢雙方進入相持狀態。
項羽率軍數次攻奪甬道,漢軍糧食短缺,於是劉邦向項羽要求議和,滎陽以西歸漢。項羽打算接受,范增認為優勢在握,如果放虎歸山,必成後患。所以項羽率軍加緊圍攻滎陽城。劉邦認為范增是個大礙,所以給予陳平四萬斤黃金,要他去離間項羽和范增的君臣關係。項羽中計,削其兵權,范增大怒而告老回鄉,於途中病故。
為了打破滎陽對峙的僵局,劉邦派靳歙(xi,通“吸”)與灌嬰攻打楚軍的糧道。靳歙切斷了楚軍從襄邑河南商丘)至滎陽的糧道,灌嬰切斷了楚軍陽武河南新鄉)至滎陽的糧道。由於調走了灌嬰與靳歙兩支漢軍精銳,劉邦在滎陽與項羽艱難對峙。
公元前204年六月,韓信與張耳已平定趙國的反抗餘波,韓信南下至河內修武河南焦作),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定都邯鄲。七月,劉邦令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等人守滎陽,劉邦離開滎陽北渡黃河,來到修武搬救兵支援滎陽。劉邦調動韓信的軍隊前往滎陽支援前線作戰。
此時項羽對滎陽發起猛烈進攻,周苛等人死守滎陽。周苛以魏豹是反覆無常之人,難以與其一起守城,於是殺了魏豹。周苛不能抵擋項羽的進攻,當月滎陽被攻陷,周苛寧死不降楚,被項羽所殺,韓信前來營救時也被項羽俘虜。劉邦欲回到滎陽與項羽交戰,鄭忠勸諫劉邦,避開項羽的鋒芒,駐紮在河內小修武河南焦作),不與項羽交戰,劉邦採納。
八月,灌嬰與靳歙在魯縣打敗了項冠,得知滎陽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國腹地彭城以牽制項羽,灌嬰率騎兵返回前線增援,在燕縣(今河南新鄉)打敗楚將王武,又在白馬津河南濮陽)打敗楚將桓嬰,過白馬津渡黃河,到達河內與劉邦會合,然後護送劉邦南渡黃河從修武回到洛陽。
此時項羽又攻破了成皋,到達洛陽附近的鞏縣河南鄭州)。雙方在鞏縣交戰,楚軍大敗,不能繼續西進。劉邦在鞏縣遏制了楚軍的攻勢後,乘勝追擊,意圖奪回成皋,楚軍堅守成皋險要,漢軍攻之不下。
劉邦打算放棄進攻成皋,退守鞏縣與洛陽。謀士酈食其勸阻劉邦不要退卻,並向劉邦說明了敖倉的重要性,放棄成皋與滎陽就意味著放棄敖倉。此時楚軍後方受到靳歙的牽制,不能全力攻打敖倉,酈食其勸劉邦務必加緊進攻成皋,收復滎陽,堅守敖倉。並且酈食其自請出使齊國,勸說齊王田廣降漢。
酈食其不辱使命,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說齊王歸降。齊王田廣同意歸降於漢,撤去了歷城山東濟南)的守軍,示無反意,並與酈食其縱酒慶祝。韓信從灌嬰口中得知劉邦已失滎陽與成皋,洛陽危急,並且齊國已被酈食其說降。韓信在蒯通的蠱惑下,認為楚漢相爭,齊王得利,決定自己去當齊王,擅自攻打齊國撤去防守的歷城。齊王大怒,以為是酈食其出賣了他,將酈食其烹殺。田廣急忙派齊軍再次防守歷城,韓信不能攻下。
15、公元前203年二月,韓信攻下歷城山東濟南),自立為齊王。項羽此時北有韓信,西有劉邦,南有靳吸,為了避免楚軍被漢軍三面包圍,十面埋伏,項羽派武涉赴齊國,遊說韓信,勸他發兵助楚,攻打劉邦。但齊國的漢將都是劉邦的親信,韓信調動起來不方便,韓信於是以"漢王劉邦待他甚厚,不忍背叛"為由拒絕了武涉的請求。
韓信不僅沒有聽從武涉的建議助楚,反而命令御史大夫灌嬰離開齊國,趁機率漢騎南下攻楚。首先進攻楚國的魯地,大破楚將薛公杲於魯北山東曲卑)。南下再破薛郡山東滕州),攻博陽山東泰安),進軍至下相江蘇宿遷),奪取慮、僮、徐等縣皆在安徽宿州)。接著渡過淮河,進至廣陵(今江蘇揚州),盡降楚國城邑。項羽急忙派項聲、薛公、郯公奪回淮北。灌嬰北渡淮河,在下邳江蘇徐州)大破項聲、郯公軍,將薛公杲斬首,奪取下邳。接著追擊楚軍,破楚軍於平陽(今山東鄒城市),回師還攻並佔領彭城,俘虜楚柱國項佗,降服留江蘇沛縣,留侯張良封地)、薛山東滕州)、沛江蘇沛縣)、酇河南商丘)、蕭江蘇徐州)、相安徽淮北)等縣,彭城淪陷拉開了垓下之戰的序幕。灌嬰攻陷彭城蕩平淮北後,離開齊王韓信,後來與劉邦軍會師於頤鄉(位於今河南周口)。
公元前203年八月,由於糧道被切斷,楚軍糧盡,項羽被迫議和,劉邦此時未能調來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援軍,無法打敗楚軍,於是雙方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這就是著名的鴻溝議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公元前203年九月,項羽遵約東撤,劉邦亦欲西返。和約定立後,劉邦派使者至楚營請求放還劉邦家屬,但都一一遭到拒絕。後來侯生往使,成功說服項羽放還劉邦家人。此時灌嬰已攻克楚國的都城彭城,這對西楚是一個致命打擊,項羽此時可以說是已經大勢已去,變成了一條無家可歸的喪家之犬,只能帶著殘兵敗將四處逃竄。項羽對奪回彭城沒有信心,只好離開滎陽向南撤退至固陵(今河南周口太康)。
公元前203年十月,劉邦率領大軍追擊項羽,命令靳歙先擊破盤踞在濟陽山東濟南)的項悍,此時灌嬰還在平定彭城周邊之地。到了陽夏南河南周口),劉邦停止進軍,派使者招韓信、彭越前來會合,韓信當了齊王后,欲坐觀楚漢成敗,拒絕了劉邦的調遣,彭越亦以魏地剛剛平定不能前往為由予以拒絕。劉邦追項羽至固陵,因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按兵不動,未如期會師,遭楚軍攻擊,大敗。楚將宋靈常突然降漢,項羽後院失火,被迫逃到陳縣今河南周口淮陽)。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漢將靳歙從濟陽來到頤鄉與劉邦會合,同時灌嬰平定淮北以後也來到苦縣的頤鄉今河南周口)與劉邦會合。頤鄉會師以後,漢軍對駐陳的楚軍形成東西夾擊合圍之勢,大敗項羽,縣令陳利幾降漢。項羽在陳縣戰敗後,率殘兵敗將繼續南逃到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城父集)。
此時漢將劉賈已經攻佔了壽春壽春是楚國故都),項羽無心攻打壽春今安徽淮南),立即調轉馬頭,轉向東南方逃跑,據守在城父。劉賈派人策反了西楚的大司馬周殷,周殷叛楚,以舒縣今安徽六安舒城,是三國名將周瑜的故里。周殷是舒城周氏的始祖,東吳周瑜、東晉周興嗣、南唐周宗、南宋周敦頤、元末周子旺、明末周延儒、清末周祖培以及民國周恩來等都出自這一支,這支堪稱是亂世梟雄。舒城周氏起源於奔楚還書的王子朝,文王夢熊,授之以書,熊侯乃有荊湘之地,絳城周氏起源於絳侯周勃。根據目前的證據顯示,五朝遺民中,殘堯部落逃到了徐州,殘舜部落逃到了湘江,殘夏部落逃到了巫山,殘商部落逃到了開封,殘周部落逃到了六安。此外,殘秦逃到了廣安,殘楚逃到了彬州,殘漢逃到了四川,殘晉逃到了建業,殘隋逃到了淮南,殘唐逃到了江寧,殘宋逃到了崖山,殘元逃到了和林,殘天完逃到了朝鮮,殘明逃到了雲南,殘清逃到了滿洲,殘民國逃到了臺灣,這些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之兵屠戮了六縣今安徽六安,是古代皋陶的封地),與英布一同北上,與劉賈會合,離開壽春,前往城父攻打項羽。身在齊國的韓信,見項羽大敗,三分天下已經無望,於是離開齊國,來到城父與劉邦會合。最後,漢軍血洗城父,城中的楚軍被屠戮殆盡。項羽帶楚軍逃離城父,逃至垓下(今安徽宿州靈璧)。
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於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虞姬和之:“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生。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一曲唱罷,虞姬拔劍自刎於楚王項羽面前。項羽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是夜項羽率800餘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後劉邦方才發覺,遂派灌嬰率數千騎兵追擊。楚軍渡過淮河後只剩下百餘騎,逃至陰陵(今安徽滁州定遠縣西北)時又迷路了,項羽向一個莊稼漢問路,莊稼漢誆騙他左行,結果陷於沼澤,致使漢軍追上。至東城(今安徽滁州定遠縣境內)時,僅剩下28騎,項羽自度難以脫身,卻依然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逃至烏江(今安徽馬鞍山市和縣東北烏江鎮)時,項羽身邊的親衛全部犧牲,烏江亭長梅彬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16、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大宴群臣,召開戰後總結表彰大會,只見劉邦朗聲說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然後劉邦深情演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群臣無不歡欣鼓舞,熱烈鼓掌,天下似乎從此安定起來,這就是劉邦以逸待勞、笑傲江湖的畫面。劉邦在楚河漢界打敗項羽以後,漢朝大約經歷了四百年,年代順序依次是“邦惠恭弘,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玄侯;秀明章和,殤安順衝,質恆靈獻,備禪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楚河漢界的戰場上,劉邦重金懸賞西楚項羽的殘部,漢軍中圍困項羽的將領爭先搶奪項羽的心腹手足部將,最終只有五人脫穎而出,劉邦隨後對他們進行了重賞:王翳,擒獲了項羽先頭部隊的首領,封為杜衍侯山東泰安);呂勝,擒獲了項羽左翼部隊的首領,封為涅陽侯河南南陽);呂馬童,擒獲了項羽右翼部隊的首領,被封為中水侯河北滄州);楊喜,擒獲了項羽左蹄部隊的首領,封為赤泉侯河南平頂山);楊武,擒獲了項羽右蹄部隊的首領,封為吳房侯河南駐馬店)。赤泉侯楊喜與弘農楊氏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西漢丞相楊敞是弘農楊氏的始祖弘農在今陝西華陰),楊敞是司馬遷的女婿,司馬遷曾向董仲舒學習四書五經並被董仲舒推薦擔任太史令,司馬遷後來受隴西李陵牽連被處以極刑,司馬遷宮刑後被漢武帝貶為中書令開始編寫《史記》,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對劉漢皇室的過度批露讓《史記》一度成為禁書,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後來在漢宣帝時期幫忙出版發行了《史記》。赤泉侯楊喜正是楊敞的曾祖父司馬遷則是楊喜的孫輩親家、楊敞的岳父、楊惲的外公,楊敞開闢了弘農楊氏),而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居然是弘農楊氏,唐玄宗時朝與高力士齊名的鎮壓過嶺南黑帝梅玄成的威猛太監楊思勖也是出自弘農楊氏,元末的悲劇英雄鎮壓過紅巾起義的苗兵領袖楊完者也是出自弘農楊氏,可以說是項羽的一次褪變成就了一個王朝。
彷彿所有的悲劇,都是這種模式:開始笑得越開心,結尾哭得越傷心。遙想項羽當年,大破秦軍四十萬,火燒咸陽三個月,是何等的雄姿英發,連劉邦的精明頭腦,見利忘義,在他面前都顯得有點黯然失色。他用有仇必報,狂妄自大的表演,為我們點燃了秦朝末年最美的火花,讓那個“暴秦久矣”的年代逐漸劃上句點。我們於是記住了那個“亡秦必楚”的項燕,記住了那個“北定中原”的項渠,記住了那個“破釜沉舟”的項籍。虞舜戰死時,瀟湘二妃淚灑斑竹;項羽戰死時,虞姬的鮮血化作春草虞美人。他用燦爛的笑容,向我們詮釋了怎樣做一個在情場,牌場,戰場場場得意的人。閱盡沉浮、洗盡鉛華,但願他依舊是那個當之無愧的西楚帝君。
喜歡天飛傳請大家收藏:()天飛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