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天飛傳 > 第17章 朱廵結義

第17章 朱廵結義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袁術天下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 唐初大才子 盈翠江山紀 我是崇禎四皇子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劍道與陰謀 士兵突擊成最強 原來不是西遊 敵國小白臉 殘唐局 水滸萬金侯 較量無聲 星際浮雕師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話說東方燕有個哥哥名叫東方訣。東方訣最近在北平結識了一個新朋友名叫朱廵。

朱廵是寧王朱權的兒子,幼年時經常得病,朱權派人四處求醫問診,中藥不知道吃了多少副,但朱廵依舊是疾病纏身,朱權對此感到束手無策。

有一天,一個道士路過寧王府,替朱廵看了命相之後對朱權說道,朱廵生有富貴之相,但年少時期的命格坎坷,朱權五月二十七出生屬木,朱廵七月二十五出生屬火,父子相剋,與朱廵的成長不利,需將他過繼給一個朱門顯貴之人方可確保一生平安。朱權左右尋思,覺得與他封地相鄰的燕王朱棣比較合適,朱棣出生於1360年5月2日,鼠年夏滿月酉日卯時,朱廵出生於1380年7月25日,猴年暑暑月子日酉時,兩人非常合得來,於是就把朱廵過繼給了他的叔父朱棣。此時朱廵只有三歲,而燕王朱棣也風華正茂,當時只有23歲。過繼之時,朱棣對朱廵非常喜愛,買了幾身衣服,逢年過節接他來吃了幾頓飯,又贈送了幾箱禮物給他。在這些禮物中有一個樂器,名喚忘月蕭,朱廵後來對它非常喜愛,一直隨身攜帶,成了他的貼身信物。

過繼之後,朱廵的病情果然明顯好轉,但由於朱權對朱廵血濃於水難以割捨,不忍將他送到燕王府寄養,所以朱廵仍然是在寧王府里長大的。朱權後來命人煮一些營養豐富的保健湯藥給朱廵吃,並請來幾位武術高明的教練教朱廵習武健身。自此以後,朱廵不僅沒生過什麼大病,反而筋骨長得越來越健壯。

至於朱廵現在為什麼在北平,這還得從他他的義父朱棣說起。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從小的時候聰明好動,為人比較機智;十歲的時候,朱元璋冊封朱棣為燕王;二十歲的時候,朱棣正式上任治理北平;三十歲的時候,蒙古的乃兒不花侵犯明朝邊界,朱棣和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晉王朱棡一同前往征討。朱棡感到害怕,行軍緩慢,不敢與乃兒不花發生正面衝突。朱棣則表現的十分勇敢,帶領軍隊加速前進,在迤都山將乃兒不花一網打盡,大獲全勝。朱元璋對朱棣的行為感到非常高興,以後就經常讓朱棣帶兵出征,朱棣因此在朝廷之中威名大振。長期的政治軍事生涯使朱棣積累了一定的鬥爭經驗,也讓朱棣學會了”事異則備變”、“推誠任人”的管理思想。

洪武三十一年,朱棣三十八歲了。這年閏五月,他的父親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朱棣為人孝謹,聽說朱元璋去世,朱棣傷心不已,打算從北平前往南京奔喪。然而朱允炆此時登基不久,根基尚不穩固,各路親王又擁兵自重,朱允炆對此忌憚不已,於是詔令諸王留在自己的封地,不許到南京城來朝祭,朱棣聽到這道詔令才取消了帶兵奔喪的計劃。

各路親王之所以能夠擁兵自重,這跟明初的體制有關。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封了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王,這些人被稱為藩王,他們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每個王都有三個護衛,每個護衛的人數在三千到一萬九千人不等。藩王一般傾向於增加兵力,所以每個藩王手上的軍隊大概有五萬多人。

在這些藩王中,有九個藩王,分別是秦王、肅王、慶王、晉王、代王、谷王、燕王、遼王、寧王,他們擔負著更為繁重的守護邊界的任務,因此手上掌握住更多的兵權。在這九個藩王中,秦王去世以後,以燕王和晉王的勢力最大,他們各自帶有十餘萬軍隊。但公認的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卻是寧王朱權,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看似兵力沒有燕王和晉王多,但他手上卻有一支當年最為強大的武裝朵顏三衛。

朱元璋的葬禮各路親王都沒有來,因而並沒有發生什麼戰亂。然而諸位親王手上的兵權,一直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塊心病,朱允炆對此苦惱不已。

朱允炆登基以後,提拔了三位心腹官員,他們分別是兵部尚書齊泰、翰林學士黃子澄、翰林侍講方孝儒,這三個人組成了朱允炆的內閣智囊團兼心腹秘書,同參軍國事。

如今朱允炆遇到了疑難問題,自然會找他們商量。齊泰和黃子澄士諫言朱允炆削藩,找藉口將各路親王的兵權解除掉,朱允炆對這個建議表示贊成。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先後去世,四子燕王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因此削藩首先應該選擇燕王朱棣進行,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朱元璋的四個兒子都以木為偏旁,看似巧合,其實有內在的必然原因。朱元璋推翻元朝登基稱帝以後,對後代命名作出規定,即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按五行相生的順序為偏旁,比如洪武朱標、永樂朱棣木)、建文朱允炆、洪熙朱高熾火)、宣德朱膽基土)、正統朱祈鎮、景泰朱祈鈺金)、成化朱見深水)這是第一輪,弘治朱佑樘木)、正德朱厚照、嘉靖朱厚熜火)、隆慶朱載垕土)、萬曆朱翊鈞金)、泰昌朱常洛水)這是第二輪,天啟朱由校、崇禎朱由儉木)這是第三輪,明朝共經歷了三輪十六帝。按說削藩本該先削朱棣,但朱允炆懼怕朱棣的實力強大,因此先找了個謀反的藉口把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朱橚廢為庶民,流放到雲南,打算透過先削朱橚去其羽翼來牽制朱棣。此外,為了牽制朱棣,朱允炆還在北平安插了三名官員,他們分別是北平布政使張昺、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和張信,讓他們上任後多留意燕王朱棣的謀反行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除了積極削藩,朱允炆深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在刺探情報方面的工作也開展的有聲有色。特別是關於朱棣的情報,朱允炆顯得格外重視。

公元1399年,也就是建文元年初,朱棣派長史葛誠到京城朝見皇帝,朱允炆與葛誠進行了密切交談,併成功將其策反,讓他回去以後監視朱棣的所作所為。

除此之外,由於朱棣娶的是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徐儀華常遇春的長女常妙雲則嫁給了太子朱標,常妙雲是朱允炆的嫡母;常遇春娶的是藍玉的姐姐,是開國名將藍玉的姐夫;藍玉的好友謝成將長女嫁給晉王朱棢為妃,藍玉的好友傅友德、李景隆與朱棢結為親家,藍玉則將他的女兒嫁給了蜀王朱椿為妃,湯和也將他的女兒嫁給魯王朱檀為妃;秦王朱樉娶的是元將王保保之妹觀音奴趙敏,開國名將鄧愈只好將他的女兒嫁給朱樉作次妃;鄧愈是徐達的參將,與徐達情同手足;明初官場中的人際關係都有些盤根錯節),而徐達的兒子徐輝祖又對朱允炆十分忠誠,透過這一層裙帶關係,朱允炆知道了不少朱棣的隱私情況。

透過多方面蒐集情報,朱允炆得出了朱棣遲早要造反的結論。對此,朱允朱允炆又安插都督宋忠去鎮守山海關一帶,並把北平的衛軍調到了彰德河南安陽)。

然而朱允炆還是不敢輕舉妄動,他擔心打草驚蛇。

朱允炆現在要做的是等待一個時機,一個一擊必勝的時機。

建文元年三月,朱允炆正式登基,朱棣到京城去參拜新君,“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對於朱棣的無禮僭越行為,戶部侍郎卓敬上奏將他就地正法,然而朱允炆認為現在時機還不夠成熟,選擇了原諒朱棣。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