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擴,臨安府錢塘縣人氏,光宗與李皇后的次子,大宋第十三位帝王,由韓侘胄與高宗吳皇后扶持上位,今在位已二十八年,為人虛心好學,勤儉節約,善納諫言,由其統治下的宋王朝趨於平定祥和,人口戶籍達到了南渡以來的峰值,算是一位忠厚仁義之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宣旨吧!”趙官家近年來精力顯弱,臨朝議事的時辰也大幅度縮短,不過今日他的狀態不錯,甚至有幾分喜悅之色。
“是,官家。”一內侍持黃卷向前踏了兩步,殿中眾人皆作拱手低頭。
“朕自臨極以來……,今幸有趙竑替朕分憂,朕甚喜,擢其為檢校少保,封濟國公之位。
另立趙與莒為沂王嗣子,賜名趙貴誠,授秉義郎。”
“官家聖明。”
殿下立三人,分是史彌遠、趙竑與趙貴誠。
趙大對自己這個新名字十分滿意,沂王趙抦無後,先是選宗親趙均為嗣,後改名為趙貴和,景獻大子趙詢病逝之後,趙貴和被趙擴收為養子,賜皇子身份,也就是現在的趙竑,而趙大此刻所走的路就是趙竑之前的足跡,變相說明趙貴誠也有了與趙竑一爭儲君的身份。
當然這件事中最不高興的就是趙竑,他不明白官家為何要相信史彌遠隨意找來的鄉下宗親,現在他有了深刻的危機感。
二人身後也站著一位接近花甲的老者,慈眉善目,大耳多福,猶如一鄉鄰老漢。
史彌遠,字同叔,號小溪,別號靜齋,明州鄞縣人氏,尚書左僕射史浩三子,淳熙十四年進士,開禧北伐失敗後,與楊皇后密謀殺了韓侘胄,自此開啟了獨霸大宋朝堂的權相生涯,爾來一十四年,深受官家信任。
“恭喜官家,即立皇嗣,又尋得沂王嗣子,日後有二子輔佐處理政事,官家也可輕鬆些。”史彌遠慢悠悠的說道。
“多賴史卿相助啊,貴誠為人有禮,言談得體,深得朕心。”趙擴對史彌遠的依賴已經深入方方面面,即便朝堂中有大把人抨擊其為奸佞,但也不可否認老相的能力尤在。
“官家,史相如此殷勤,當得重賞啊。”趙竑陰陽怪氣的嘲諷了一句。
“嗯,朕自有安排。”趙擴最不喜歡趙竑就是這一點,藏不住半點心思,事事喜怒流於表面,這根本不是為君者的表象。隨即趙擴又另轉話題:“同叔,朕近日聽聞了一件怪事,你可有興趣聽上一聽。”
“能入官家之耳的想必都是趣事,老臣喜聽的緊啊。”史彌遠立於朝堂這麼多年,說些輕鬆話不會引起趙擴的反感。
“紹興府前幾日報上了一件事,是有關占城婦人的,汪老知府與何書元都來了書信,雙方的說詞差距甚大,同叔可拿去一觀。”趙擴隨意擺手,內侍將兩份奏本送到史彌遠手中,趙擴同時為史彌遠賜坐,讓他靜下心來慢慢看。
史彌遠觀卷,趙擴又看向趙大:“貴誠,你也是紹興人,可知臨城裡這個地方?”
趙大拱手即答:“回官家,侄兒確定聽過這個地方,是從全家兄長口中聽說那裡民風凋敝,與外界少有聯絡。”
“全家兄長?嘶!可是叫全績?”趙擴起了興趣,他在汪綱的奏本上看過這個名字。
“正是全績全冶功,侄兒離鄉時他已任會稽的主理押司,侄兒這位兄長有些幹才,常能給侄兒驚喜。”趙大不知道官家從何處聽到全績的姓名,但還是盡力在有限範圍內為他著彩。
“噢,這麼說來也是一位好兒郎?他年幾何呀?”
“過了五月十四,也十九歲了。”
“為何不讀書考功名?偏偏去做什麼押司?”趙擴問了大多數人都會問的問題。
“這……全家兄長前幾年有些渾噩,染了些不良習氣,而後一朝醒悟,從甲頭做起,不到兩年,便有如此成就。”趙貴誠隱藏了全績身著墨衣之事,這是一個不小的汙點。
“哈哈哈,胥吏升遷以資歷為主,全績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做到押司,的確有些手段啊。”趙擴隨口讚揚了一句,許是愛屋及烏吧。
之後,史彌遠合上奏本,起身說道:“官家,還是讓這些占城婦人留在大宋吧。”
“朕也是此意。”趙擴沒有精力與占城交戰,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想掩蓋了此事:“那老知府說的紹興府官員貪汙受賄之事該如何處置?”
趙擴平靜的看著史彌遠,他知道何書元是其一手提拔上來的,他倒要看看史彌遠如何抉擇。
“汪仲舉有經國之才,且為人正直,老臣也願相信他的奏本,何書元飽受皇恩,卻不思進取,理應受到懲處。”史彌遠心中也有一條準繩,像汪綱一類的老臣子官家是十分器重的,他不會去汙衊官家千辛萬苦留下來的幹才。
“嗯,同叔派人去處置吧。汪老知府不會騙朕的。”
趙擴恢復了和顏悅色,之後又與趙竑、趙貴誠聊起了宗族之事,從太宗一直扯到如今,感念趙宋天下來之不易。
喜歡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請大家收藏:()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