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陳恕又被明熙帝傳入了宮中。
這回只召了他一人。明熙帝在殿試時就看中了陳恕,這一個月將他放在翰林院歷練,在他的授意下,安排給陳恕都是一些瑣碎的事務,不過陳恕從未抱怨,修書也勤勉,確實是個可用之才。
清涼殿中,明熙帝正凝神看著摺子。陳恕見今日只有他一人,也並不恐慌,行過禮後,安靜垂手站在一旁。
大約過了一刻鐘,明熙帝才放下了摺子,轉而拿起一份卷軸,招手喚陳恕近前來。
“陳愛卿,朕今日叫你來,是想起你殿試時的所著的文章,有幾句話要問你。”
明熙帝指著卷軸道:“你這裡說,實政之要,屬於規矩備具,諸司百府通悉,朕且問你,天下之大,官員之巨,如何一一檢視?”
他之所以會在一眾進士中欽點陳恕為第二名,正是因為陳恕的這篇時策令他印象深刻。
若論詞藻,探花許世清的更加明麗,但陳恕的許多觀點,與明熙帝不謀而合,讓他心下大喜。
陳恕恭敬地回道:“回陛下,下官以為,政通在於官清,應嚴遴選之條,廣任能臣,嚴懲奸佞,辨明冤枉,以正廉明。”
明熙帝聞言含笑不語,鷹隼般的目光緊盯著陳恕,似是在審判他話中的真假,陳恕低垂著眼,臉上一片淡然。
半晌,殿中才響起明熙帝的輕笑聲,“陳愛卿言之有物,朕果真沒有看錯你。”
這也是短短幾日中陳恕第二次聽見這話,帝王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固然令他心潮澎湃,生起報國之志,但與此同時,心中竟生起一股寒意。
明熙帝轉移了話題,沒在同他談論如此正經的事,而是讓陳恕給他讀了半個時辰的書,賞了一塊用過的徽墨,便放陳恕離開了。
陳恕走後,稍間中一位身穿錦雞補服的男人垂手走了出來,默默站在一旁替明熙帝研磨。
“少齋,陳恕此人,你以為如何?”明熙帝輕聲問道。
顏之介謹慎地答道:“此人平穩中正,許是可造之材。”
明熙帝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這人頗有陳老太傅遺風,不過心志雖有,但不夠圓融,還需歷練。”
他笑著打趣道:“與你的兒子相比,誰更勝一籌?”
顏之介搖頭道:“懷軒不如此人多矣。”
“少齋一向謙虛。”明熙帝拍拍近臣的肩。
顏之介垂眸看著陳恕的時策,眸光閃動。
或許,他等待已久的人,就在眼前了。
陳恕自那日心中有了猜想之後,便一直在尋找線索。
吏部如今是由次輔顏之介掌管,這位顏大人是王首輔的學生,當初也是由王首輔薦入內閣,在朝堂上,幾乎是以王首輔馬首是瞻。
若真要說吏部能有誰輕而易舉地抹去岳父的痕跡,恐怕與顏大人逃不開關系。
陳恕如今很難接觸到顏之介,正憂愁之際,顏懷軒給了機會。
姜貞收到了顏少夫人的帖子,請他們去顏家做客,過兩日是顏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