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微微搖了搖頭道:“複興漢室,還於舊都,何其難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又何其不易?當日兩軍對陣,司徒王朗以此語說我,我還不屑一顧,不想今日……”
孫旭在側,聞聽此言,佯怒道:“既然丞相有降意,不若遣散營中諸君、上表乞降如何?也省得我等殫精竭慮,還得被人說成不識天數之人。”
諸葛亮只是因自己方才在生死間走了一遭,心志失守,才有些口不擇言。現下被孫旭這一說,瞬間就回過神來。
他本是心志堅韌之輩,便是先帝在夷陵精銳盡喪,他也沒有害怕,因為他知道萬事只靠人為,若是迎難而上,高山可平,懼難而下,帛紙難破。
當下,諸葛亮急忙站起身來,言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我豈能以身事賊?我心本為天下人,可天下人……”說著,見孫旭臉帶笑意,知道他是在用言語相激,當下二人相視一笑。
孫旭一邊扶著諸葛亮坐下,一邊道:“天下人,誰又是天下人?為何總有人說天意在魏?不過因為魏強而已,若是漢強,那些人又該說天意在漢了。若是誰強天意在誰,那麼有朝一日,塞外異族強於中原,中原也要拱手稱臣嗎?此輩,腐儒而已,丞相何必介懷?”
諸葛亮聞言,擊節道:“子平所言甚是。只是如何使漢強我知之,可如何破司馬懿請子平教我。”他心中早有定計,只是想試探一下孫旭,看他能否獨擋大任。
孫旭跪坐在諸葛亮對面,雙手放於膝上,淡淡道:“此事易耳,只需如此這般……”
諸葛亮聽後笑道:“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我心寬矣!只是,取長安之後,我卻有些顧慮,不知子平可有良策?”
孫旭道:“魏軍我自一力當之,丞相可安心經略隴西。”
諸葛亮將信將疑,道:“若失了長安,魏軍豈不起傾國之兵?我恐子平難以招架。”
孫旭笑道:“這便需要丞相助我了。”
諸葛亮疑惑道:“你不是說去了長安之後,我去經略隴西麼?我怎生助你”
孫旭道:“卻需借丞相六甲天書一觀,充我學識之匱。”
諸葛亮哈哈大笑:“想不到子平竟然已經到了能熟讀六甲天書的地步了!這些書籍我雖然得之,卻未完全運用,只在赤壁時用過一次。”說著拉著孫旭進了內帳,先是指了指一邊的幾個箱子,顯然是許久不曾開啟過:“這便是那六甲天書。”
見孫旭看著另一側帳中堆滿的竹簡和書卷,諸葛亮介紹道:“亮平生所學,盡在此處。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若是子平願學,自可讀之。”
“多謝丞相!”孫旭上前,就地開啟那個盒子,細細看了起來。
諸葛亮也不打擾他,最近他因為身體的原因,已經很久沒睡過好覺了,當下便輕輕走開,回去帳中歇息了。
明天,還有大事要做,必須養好精神!
第二日,孫旭剛到中軍帳中,便見諸葛亮和眾將都是一副怒容。
孫旭拱手問道:“丞相素來不曾動怒,出了何事?”
“魏延叛逃了!”諸葛亮還未說話,一旁的姜維咬牙切齒地說了起來:“丞相曾說他腦後長有反骨,久後必反,不想今日應驗!昨日夜間我與他擊退試探的魏軍後,他便不知去向了。”
“哼!這個狗賊,一定是早就有害死丞相的心思,昨晚形跡敗露,怕被追查,這才投奔魏國去了!”長史楊儀一臉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