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二之前的十多年間,不少家長們都在絞盡腦汁、不惜花大價錢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和競賽班,甚至將一些教師請到自己家裡,佔用孩子本來就少得可憐的課餘時間,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第二,高考結束後,家長們又開始忙著為孩子填報高考志願,有一些家長在給孩子填報志願時,甚至不徵求孩子自己的意見!這也難怪,由於我國廣大的高中畢業生們早已經習慣了由父母親來給他們確定學習什麼和如何發展,因此,好些人事實上也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上哪座大學和學什麼專業。即使少數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往往拗不過自己的父母,最後只好無可奈何地服從父母的安排,上父母親為他們選擇的學校,學父母親認為最適合他們的專業。
如此等等,父母親填鴨式的教育理念,不但使孩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失卻了太多的自由和快樂,而且還剝奪了他們的從小到大為自己做主的權利。以這樣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即使他們也許能以高分畢業,獲得學位,但參加工作進入社會之後,也往往缺乏創新研究的靈感。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我國廣大家長們的警覺,在世界科學文明高度發達的當代,為了我們的祖國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富於創新性的人才,請求你們給自己的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吧,讓他們的思維有時間自由飛翔,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去學習、去發展吧!如果孩子的志向是將來要當一名外科醫生,那麼,父母親就不要非逼著他去學習經濟學;如果孩子立志長大之後要培育出各種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父母親就不要非逼著他去學習冶金或機器製造……
英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的;但有一種愛,卻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活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講,獨立也是一種對於人格本身的尊重。所以,父母親不要以愛的名義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一些強制性的控制,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他們本來不太願意,或根本就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家長們要相信,孩子如果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他們的未來不一定比你們給他安排的差,而且甚至,或者說會更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話題36:關於孩子良好情商的培養
以往人們總是認為,一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在心理學家們則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於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其作用有時候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那麼,到底什麼是情商呢?
有關“情商”的概念是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約翰·梅耶教授和耶魯大學的彼得·薩洛維教授於1990年首先提出的,但當時並沒有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直至1995年,時任《紐約時報》科學記者的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才引起了世界範圍內有關情商的研究與討論,而丹尼爾·戈爾曼也因此被譽為“情商之父”。該書於1997年引入我國,從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討論,使之成為我國舉國上下耳熟能詳的一個新名詞。
按照漢語的意思,所謂的“情商”,是指人的情緒情感智慧,又稱為“情緒智商”或“情緒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的是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是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一個新概念。
按照首次提出“情商”概念的約翰·梅耶教授和彼得·薩洛維教授的觀點,情感智商包含了自制、熱忱、堅持,以及自我驅動、自我鞭策的能力。而被譽為“情商之父”的丹尼爾·戈爾曼博士則認為,情感智商包含以下五個主要方面的內容:
一、能認識自身的情緒,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能調控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
三、能進行自我激勵,使自己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
四、能認知他人的情緒,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慾望,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五、能巧妙地處理人際關係,實時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使自己具備領導和管理的能力。
因此,從現代人的觀點出發,一個人的能力是由其智商和情商來決定的。甚至還有人說:情商將最終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說,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人們研究發現,每一個人的情商都不是與生俱來就完美和成熟的,而是經過後天的有意培養和訓練來不斷完善的,或者說是在後天的環境與教育中逐步發展和提高的。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的情商都是可以培養的。因此,對於孩子高情商的早期培養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而最佳的培養時機則是0~5歲之間。由此可見,在高情商的早期培養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人的“情商”開始形成的時間是很早的。可以說。孩子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感受和學習了。以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和建立起自己最基本的人生觀念。大量的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的發展在0~5歲期間是一生最快速的時期。5歲時,孩子在情感和學習方面的能力已經基本定型了。作為父母,在孩子的這一黃金成長階段內,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以下七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培養孩子的自知能力。與認識自身以外的事物相比,認識自己往往要難得多;不但孩子,就是成人亦如此。而一個不認識自己的人,就很難對自己的情感和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導致在為人處事中處處碰壁,苦不堪言,甚至會有一種總也是“好心不得好報”的感覺。因此,父母親要善於引導和教育孩子從瞭解自己的情緒開始,慢慢培養其自知能力。父母親應該每天抽點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坦白說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信與自理能力。自信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來,而是要靠長時間的培養和積累。當孩子學業有進步或者其它表現良好時,父母親應給予肯定和讚美,以此來激勵孩子,促使其更加努力,爭取更大進步。當孩子面臨逆境和失敗時,父母親要教導孩子勇敢地面對,並以堅定的信心想辦法衝破逆境反敗為勝。
自理,指的是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做功課、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收拾玩具等。訓練孩子自理,不但是孩子不斷成長,邁入獨立自主必經的過程,而且也是培養孩子建立自信的過程。孩子料理自己的能力越高,對自己的信任程度就越大,便有足夠的信心去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第三,培養孩子的自尊與自控能力。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親首先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滿的行為或表現,也不可以對他她)進行無情的指責,而是應該循循善誘地耐心進行引導,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有的父母會有意無意地在親戚朋友面前責罵甚至體罰孩子,這樣做不但會讓孩子自尊盡失,而且還會破壞親子感情,甚至會使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明智的父母親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自控,則是一個心裡健全的人必須具備的品格。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容易發怒和生氣,這是低情商的表現,其結果往往使人在處理問題時散失理智,而且也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當然,要孩子懂得控制憤怒和情緒的波動,父母親自己必須首先要做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四,培養孩子的自在與自賞能力。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潛能和天分,比如運動、語言、音樂等,父母親要協助孩子發掘自己的特長並加以培養,使孩子在發揮所長的同時肯定自己的價值,進而實現自我激勵,並向更高目標邁進。不過,在用心培養孩子的同時,切忌不可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因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孩子,身心很容易受到傷害。
說到自賞,則是一種非常有益於人心理平衡和身心健康的心理活動方式。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同,但並非每個孩子都懂得欣賞自己。有時候,當自己用心去完成了一件事情,非但不能得到別人的欣賞,反而還可能受到許多批評。所以,父母要指導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和成功。要告訴孩子,不管他人是出於何種目的,以何種方式表示否定,自己一定要認識自己所擁有的長處,並欣賞自己的成功。
第五,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負責能力。培養孩子自律的能力,除了要教導孩子遵守家庭、學校的規矩外,還要培養他她)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這種能力將有助於孩子將來踏入社會以後妥善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至於培養孩子負責的能力,則是要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和承擔後果,這是父母親在培養高情商孩子的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和非常重要的環節。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現。孩子做錯了事,父母親沒有必要大聲叱責,那樣做會讓孩子感覺很傷自尊,而是應該給他分析錯誤所在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好讓他她)不會重蹈覆轍。
培養孩子具有責任心,還要從小教育他她)誠實做人,誠信做事。
第六,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換位思考是處理人際關係最基本的技巧。告訴孩子,當別人遭遇到某種事情時,我們應該有感同身受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當自己想要他人做某件事情時,不妨先想一想:如果換作我,我願意這樣做嗎?凡是具有“同理心”,會換位思考的孩子,都有能力透過細微的訊號和資訊去察覺他人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其人際關係就會很好,就會受到大多數人的愛戴。
第七,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和樂於助人的好習慣,並具備這樣的能力。父母親要教育孩子從小學會關心他人,養成熱情互助的好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培養這樣的能力,使孩子能夠成為有主見、有感召力的領袖型人才。
天堂和地域的差別是什麼?有一個寓言是這樣講的:天堂裡和地域裡有同樣的一鍋湯,湯鍋裡有同樣的一把勺把特別長的湯勺。無論是天堂裡的神仙們,還是地域裡的餓鬼們,如果單靠自己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喝到鍋裡邊的湯的。所不同的是,天堂裡的神仙們是用這把勺把特別長的湯勺互相餵食,所以他們個個都可以喝到美味的湯,因此都很快樂;但地域裡的餓鬼們卻都在試圖自己來喝,結果是誰也喝不到美味的湯,因此一個個都永遠是愁眉苦臉的。當然,天堂和地獄都是不存在的,這不過是一個寓言故事而已,但卻足以利用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充分說明團結互助的巨大作用。換作老百姓的一句俗語就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父母必須讓孩子從小明白這個極其簡單的為人之道。
喜歡民間春秋請大家收藏:()民間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