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民間春秋 > 《愛孩子容易,做稱職的父母很難》(二)

《愛孩子容易,做稱職的父母很難》(二) (第3/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寂靜王冠 海賊之白銀王權者 獨裁之劍 玄學界網紅女菩薩 沙海2:沙蟒蛇巢 她是個美麗的怪物 別拉我打團 汙力青梅:小竹馬,撩夠沒 流放海島,我家娘子不是人 婚色盪漾:顧少,你夠了 瀲灩天下:冥王的絕世寵妃 東京陰陽錄 卿本紅妝陛下請入賬 穿書後綠茶人設不能崩 帶著神仙紅包群回過去 冥王不靠譜 聽聞,前世她被陰暗男主強取豪奪 田園喜事:找個相公太腹黑 校園探險記 我在奧特曼世界養怪獸

have a try, can do it!是西方國家的父母經常對他們的孩子說的一句話,所以,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全都充滿了一股子敢想敢幹的闖勁。而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還有不少的欠缺,所以必須補上這一課。做父母的必須明白,膽怯害怕、瞻前顧後不應該是孩子的秉性!如果培養不出朝氣蓬勃的孩子,那就是你們的失職!

即使有的時候你鼓勵孩子去做了某一件他曾經猶豫不決不知是否該做的事,但效果卻很一般,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最起碼孩子去嘗試了!告訴孩子:凡事只有敢於嘗試,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話題21:正確對待孩子的失手或過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失手和過錯是在所難免的。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做父母的如果處理得好,壞事會變成好事;反之,如果處理得不妥當,孩子就有可能朝著很不理想的方向發展。

這裡所說的失手是指孩子不小心做了不好的事情,或者孩子本來是想著去做好事,結果卻將事情給做糟糕了。比如不小心打碎一個媽媽非常喜愛的花瓶、碰翻了飯碗、推倒了水壺……;或者幫媽媽倒垃圾,結果將新買的一個非常漂亮的玻璃果皮缽盂給摔碎了我女兒就幹過這樣的事情)、幫爸爸掃地,卻將一籃子雞蛋踢翻了……。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父母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孩子是否受傷,而不可以大動肝火地跟孩子發脾氣,責罵,甚至責打孩子。如果孩子一旦不小心做了一些小小的“過失”就遭到父母斥責,很容易造成孩子凡事謹小慎微,縮手縮腳,失去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而這些都是很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至於過錯則是指孩子在有意或者無意間做錯了事。小孩子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是錯誤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錯了事。因此,當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該幫助孩子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她)增長見識不斷進步;要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學會發現錯誤和改正錯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態、能力、愛好和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循循善誘,使他們能辨別是非,少走彎路。此外,父母還要培養孩子學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這樣效果會更好。但切忌不可以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產生逆反心理;或者摧毀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惟恐犯錯誤而不敢去嘗試新事物。

話題22:培養充滿愛心的孩子

仁愛是人類最崇高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賦予他一顆仁愛之心。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在家庭教育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是愛心的大敵,但它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見,其實並不是孩子生來就缺少愛心,而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和不注意教育方式造成的。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父母不僅要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感恩,知道自己也應該付出愛。培養孩子的愛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做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愛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小孩子的情感極易受感染,而且模仿性很強。言傳身教,而身教又重於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換句話說,只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情別人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比如,夫妻和睦、尊老愛幼、氛圍和諧的家庭就容易培養出充滿愛心的孩子;又比如,父母帶孩子外出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幫助行動不便的人過馬路……,對孩子來說也都是最適用的教材。讓孩子感知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同情心和憐憫心是小孩子愛心的具體體現。記得女兒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們母女倆在家裡看一部有關紅軍長征時候的電視劇。當她看到一名紅軍戰士倒地後問我:“媽媽,叔叔怎麼啦?”我告訴她:“叔叔太餓,暈倒了!”沒有想到她一聽這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趕快拿來她的餅乾袋子對我說:“媽媽,快把我的小餅乾給叔叔吃點兒吧!”我從來沒有見她哭得如此傷心,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我在感動之餘,費了很多口舌,告訴她那位叔叔是在表演節目,不是真得餓暈了,好不容易才安撫住她。

第二,利用角色互換法和談心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愛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夫曼透過多年的研究指出,移情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產生、形成、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父母和孩子可以做互換角色的遊戲,讓孩子體驗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讓當“家長”的孩子做一些父母平時經常作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洗衣服、擇菜等;讓孩子模仿平時父母照顧他她)的樣子來照顧父母,瞭解父母的辛勞。平時,父母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生活感受及喜怒哀樂,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想法,比如:下班回到家,孩子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取拖鞋,爸爸媽媽就會很開心,很感動;相反,如果明知爸爸媽媽下班了,孩子卻不理不睬只顧自己玩兒,爸爸媽媽就會很傷心。又比如:媽媽病了,孩子給媽媽端水送藥,媽媽要表達自己高興和感動的心情……只要父母善於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隨時向孩子滲透積極的情感,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湧滿關心他人、體貼他人的良好情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藉助於文藝作品培養孩子的愛心。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兒童讀物及好的影視作品,引導孩子效仿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

第四,透過飼養小動物來培養孩子的愛心。小孩子一般都喜歡小動物。有的時候,飼養小動物也是培養孩子愛心的有效方式。在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過程中,他她)純潔的愛心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

話題23:培養懂禮貌的孩子

禮貌是反應人的素質修養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拉近自己和他人關係的一座橋樑。懂禮貌的人容易讓別人接受,容易獲得友誼和自信,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有所作為的人。所以,父母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

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應該首先從教育孩子學會同熟悉的人“打招呼”開始。一些基本的問候語雖然都很簡單,但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並主動說出來,有的時候並不太容易。如果孩子主動使用文明用語稱呼別人時,父母親應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她)知道懂禮貌的孩子是人人喜愛的。

培養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也需要父母親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親不講文明、不懂禮貌,他們就培養不出來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或應該怎麼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或不應該怎麼做,並且自己在一言一行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比如,教育孩子要文明用語,自己卻滿口髒話,孩子就不可能做到文明用語。同樣的道理,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長輩,做父母的就必須得首先做到孝敬老人。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那麼,你跟孩子說得再多也沒有用,因為他她)在悄悄地跟父母學呢!

父母親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時,教育孩子要舉止文雅,不可以大聲嬉鬧,不可以狠抓猛吃主人遞過來的糖果,和主人家的小朋友要友好相處;一定不可以去拉主人家的抽屜或翻人家的櫃子,也不可以到主人家的臥室特別是床上打鬧。

講文明、懂禮貌還表現在遵守各種社會公德。在公共場合,要教育孩子遵守秩序,文明說話,尤其要學會說“請”字和“謝”字,比如,乘公共汽車時,如果有人起身讓座,一定要讓孩子說“謝謝”;當你們下車時,如果讓座者仍然站著,就“請”其回坐;在向別人問路時,一定要說:“請問……”;當別人回答了你的提問時,一定要說:“謝謝!”

在公共場所,教育孩子不要亂跑亂撞和大聲喧譁,舉手投足一定要溫文爾雅,並養成平靜回答和表述自己意見的習慣。

話題24: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事情

一個人的辦事能力是他總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知識水平不相上下的人群中,辦事能力強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加瀟灑快樂,更能承擔重任,更可能,也更容易實現人生目標。

人的辦事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教育和鍛鍊中逐步培養形成的。因此,父母親應該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樣,等他她)長大之後,就會有能力處理好有可能遇到的各種紛繁複雜的大事。

培養孩子的辦事能力需要父母根據具體的情況掌握好分寸,既不讓孩子感到為難,還要讓他她)在辦事的工程中學習到處理有關事情的基本技能。此外,這種鍛鍊還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最好能使其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一旦養成了一種良好的習慣之後,孩子就會主動地向父母提出,由他她)來辦這些事情,而他她)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

至於如何來培養和鍛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則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因時、因地靈活掌握。對於很小的孩子,可以放手讓他她)獨立處理與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而發生的矛盾,引導孩子想出大家都願意接受的玩法;引導孩子用自己的小食品招待小朋友和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等。對於稍微大一點兒的孩子,父母可以安排他她)為家裡購買一些小商品、讓他她)替媽媽給鄰居還一本書、讓他她)自己打電話約小朋友來家裡玩兒等。孩子再大一點兒的時候,父母可以讓他她)決定自己到底應該買什麼樣的書包和文具、穿什麼樣的衣服、自己決定如何和朋友們一起共度週末,並且讓孩子參與家政大事的決策、和孩子一起談論時事要聞,共同關心國家大事……

經過如此係統的培養和鍛鍊,並且在日積月累養成了一種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和昇華。每當遇到急需處理的事情,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孩子走上社會之後,就有希望成為一個辦事果斷、受人仰慕的有能力的人。

說起來,我打小就特別注重培養女兒的辦事能力。我們單位有個小賣部,從兩歲開始,我就有意識地讓她幫我購買家裡日常用的一些小東西,比如手絹啦、線團啦、食鹽啦,以及醬油、醋什麼的。當然,也給她一點兒錢讓她自己做主買一些喜歡的小吃、小玩具一類的東西。久而久之,便培養了女兒選購物品和計劃用錢的能力。她會用幾元錢買回來多種自己喜歡的東西,還將每一種東西的價格一一告訴我,並將剩餘的錢,哪怕是幾個分幣,都再交給我。總之,“小賬”算得一清二楚。這樣,到她四歲時,已經是一個小小的購物能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次我出差歸來,小賣部的售貨員奶奶告訴我這樣的一件事:一天女兒去小賣部買果丹皮,發現售貨員奶奶將一根果丹皮以3角錢的價格賣給了一個帶孩子的阿姨。女兒眨巴著小眼睛沒露聲色。等那位阿姨帶著孩子走了之後,女兒很認真地跟奶奶說:“奶奶,您剛才賣給那個阿姨的果丹皮只收了3角錢,可是為什麼昨天卻賣我5角錢呢?”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重生軍長嬌妻有空間 煙霞歸憶 帝京攻略 我在印度當老爺 你比想象中勇敢 梟爺的小妖精又跑了 隱婚99度:帝少寵妻入骨 在古代擁有技術宅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