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被挑飛後,楊繼撥馬就想敗回本陣,可戰馬圈回一半,他才猛想起這不是普通的兩軍交鋒,而是自己的突圍之戰。
剛才百十回合大戰,楊繼以為與李劍棋逢對手,興起之間竟然忘記了自身的處境。
當扭頭看到身後的殘兵時,他才想起自己是敗軍之將,於是準備止住馬匹直接敗陣而走。
可還不等他有所動作,猛聽背後一陣勁風,隨後鎮魂槍桿就抽在了楊繼身上。
摔下馬來的楊繼剛想起身,卻見李劍手中大槍已經頂在了他胸膛之上。
隨著楊繼被俘,梁軍士卒再無戰心,紛紛跪地請降。
李劍見狀沒有多言,讓手下將這些人一一綁起,隨後靜等城中敗兵。
一夜過去,大火終於熄滅,不過李劍所在的西門前後只出來不到三千敗兵。
其餘梁軍除去被燒死的,剩下的都用繩子翻牆而出,沒辦法,誰讓樂民只是個小小的縣城。
這次被俘計程車卒,李劍一個都沒有放走,不過仔細甄別後卻仍舊沒發現梁燁的身影。
隨手抓過一個跟隨梁燁而來的騎兵一問才知道,梁燁可能沒有離開樂民縣城。
在李劍命人打掃城中戰場時,有人發現在一座沒有起火的民宅院中,一名將軍坐在太師椅上自刎而亡,經降卒確認,此人正是梁燁。
看著臨死仍然怒目圓睜的梁燁,李劍不禁嘆了口氣:“大梁壯士何其多哉,若是梁王肯善用,大韓哪敢正視大梁一眼。”
魏無忌有些鄙視的看著李劍道:“這是你心裡話?”
李劍翻了翻白眼:“死者為大!”
隨後李劍扭頭對韓光道:“看看那些降卒有沒有人願意歸降,歸降的留下,不想歸降的放他們離開。”
隨後李劍傳令,命眾軍打掃戰場並搶修城內被燒燬的房屋,同時派出探馬前出薊陽打探訊息,看那裡的兵馬有無異動。
魏無忌道:“你準備何時攻打廬河?”
李劍道:“明日起兵,這裡交給韓光,我們這次帶苗玉嬈一起攻打廬河。若是不讓她知道兩軍廝殺有多慘烈,早晚會給我們惹出麻煩。”
出乎李劍預料的是,離開不久的韓光回來稟報,那些被俘降卒全部願意倒戈。
李劍看著韓光不解的問道:“不是你在背後使什麼壞了吧?所有降卒一個不落全都願意歸順我們?”
“他們說我們是義師,為百姓而戰,這樣的隊伍誰都想加入。”
李劍嘆了口氣:“是你自己吹的吧?”
韓光道:“怎麼能叫吹呢,我們如今做的不就是這個嗎?”
李劍懶得和韓光廢話,直接告訴他,從明天起他就是樂民的縣尉兼太守。如今的他手上有兩件大事,一是讓百姓入城,另一個就是徵兵。
對於李劍的任命,韓光一萬個不樂意,自己好歹不說也是野戰大軍的將軍,現在去做文官的差事像什麼?
李劍理由更簡單,除了他,就剩自己和魏無忌了。要是韓光不想留下,那隻能讓他選一下是留自己還是留魏無忌吧。
第二天,李劍率領八千人馬準備攻打廬河,臨走時,他拉著韓光的手道:“一旦我們在廬河站不住腳,這裡就是最後的退路,你明白嗎?有我們在廬河,梁軍不敢攻打樂民。可如果沒有廬河,樂民隨時都會陷入危險之中,這裡只是座縣城,承受不住大軍征伐。”
韓光道“那個楊繼怎麼辦?”
“繼續關著,如有異動,該殺就殺!”
楊繼率兵離開後,廬河的行政大權由廬河縣尉楊明全權代理。
楊明雖然只是縣尉,可跟著楊繼已經有些年頭,幾乎可以看成是他的影子,所以這兩天的廬河與楊繼在時沒什麼兩樣。
這天早上,楊明升堂處理完公務,剛想去城頭巡視一番,卻見太守府外火急火燎跑進幾個士卒。
“大人,大事不好,討伐叛匪的大軍中了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太守大人也失手被擒。”
楊明聞言騰的站起:“你再說一遍!”
為了此次平叛能儘早結束,楊繼幾乎帶走了城裡及周邊的所有駐軍,此時的廬河城裡只有不到兩千被挑剩下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