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楊立新每天就跟對方討論有關於商業的想法,從定製化、閉環流程,再到資產分享,梅特卡夫定律等等。
兩人越聊越感到有興趣,都表示很想見面。
無奈現在食品事件持續升溫,每天公佈的數字依然驚人,甚至越來越多的國家都發現了病例。
至於,這個真兇依然沒有找到,只不過,因為透過的物流基本停頓,才不至於繼續加劇。
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那就是大家都待業在家。
而除了每天行攝拍拍,夜裡寫寫稿件,現在楊立新最常做的就是跟這位網友互相爭論。
而他之前接觸的那個直播,他還是選擇放棄了,畢竟這個需要熬夜和經常說話的行業,真的跟他性格很不搭。
還是這個能夠發表意見,又可以相互學習的商業培訓課來的香。
平時聽網課,學習老師講的課程,課後還有專門的論壇,幾個學生相互討論,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
雖然,不知道未來是否真的對創業有幫助,只不過,確實給楊立新開啟了思路。
很多觀點和想法,確實跟楊立新原本的思考方式不同。
這或許就是企業家跟自己的差別吧?遇到同樣的遭遇,企業家或許就會想辦法去自救,或者說去找朋友圈借力。
其實,知識還真的不要在乎學得多,有時候,你學會了,利用上了,也就有意義了,有些時候,那些知識並不是忘記了,而是沒有用上,久而久之,記憶就被壓縮存放了,試問,你的檔案被壓縮了,放在電腦久了,你知道里面的內容嗎?還不是要解壓縮開啟看看?
而記憶也是如此,我們不要太過於低估自己的腦容量,多讀書,有好處,指不定哪天遇到合適的機會和時機,就又會記起來,用上了。
有一天晚上,他發表了一篇關於網店打造的文章,他已經不再關注閱讀量多少,收藏量多少了,每天就只盯著評論區的那位花兒的網友出現。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到了最後,花兒居然沒有來。
楊立新有些失望地關閉了電腦,等到睡覺的時候,他還是不甘心地開啟了手機,可是手機業沒有任何資訊,有的只是恢復,心裡就開始納悶了,是她在上班吧?這麼晚還加班?
就這樣,持續等了一天、兩天,花兒始終沒有出現。
他又去人家主頁上看,只見登陸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天,他最近登陸的時間竟然是前天!正常嗎?不正常啊!
天啊,他真的不來了。
或許,有些落寞,或許因為惺惺相惜,楊立新見沒有人爭論,也覺得很無聊,這幾天網課也沒有聽。他開始刷起朋友圈,說起來,這玩意,他都快三個月沒有發了,以前倒是很單純的,每天發發動態,心情故事什麼的。
但是,後來,眾所周知,這個朋友圈開始賣廣告,也時常被上司、長輩們盯著。
有時候,發個朋友圈都會引發舌戰。
結果他驚訝地發現,半年都沒有更新的沈易玲竟然發了一則動態!
而且是剛釋出不到一分鐘。
楊立新隨即點了個贊,正準備往下拉的時候,發現她竟然發的是有關於創業的知識分享。
於是,他嘗試著發了一條評論,也就是對那篇文章的一些看法。
沒想到,沈易玲竟然也回了,而且是對他評論的詳細回答。
楊立新就回了她一句,“挺像我在商業思維公開課培訓那裡的一個網友的。”接著他形容了一下特徵。
萬萬沒想到,沈易玲竟然問他:“你是說花兒?”
“啊?”楊立新立即回覆,“搞了老半天,原來你才是那個花兒啊!”
楊立新又驚又喜,他萬萬沒想到,他天天爭論得臉紅耳赤的這個人,讓他每天心心念唸的這個人,竟然就是沈易玲!
不!一定要約她出來,大家坐坐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