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太陽,從暖暖的橘色,漸漸轉為明亮的刺眼的黃色天空像是被光束拳打穿了一個洞,整個天都亮堂了。
“哇,你看這天空多美?”劉威指了指前面。
楊立新也望著那東邊的太陽,確實給人一種激勵,這像是在鼓勵著大家,即便所有的門都被關上了,上帝也為你開一扇窗。
清晨的陽光是寧靜淡雅的,沒有那種喧鬧氣息,讓人感到了心曠神怡。
這裡的清晨時分目之所及,近遠景相宜,山巒疊嶂,光線的變幻中,能看出每座山的氣韻,合上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聆聽,除了蟲鳴鳥叫,再認真聽似乎都能聽到每座山的呼吸聲。
看完美麗的風景,是時候下山了。
他們下山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有位大哥在修著路。
開始,他們以為這大哥只是工人,可仔細研究卻並不是。
而楊立新也隔壁西傳媒那裡得知,有一個人曾以一己之力,帶動大家去開發和維修南山的事蹟。
眼前的這位大哥,該不會就是那位吧?
“大哥,你這是自己在修路呀?”
那人笑眯眯地說:“閒不住,就想修路,以前修的路出現了破損,以後還要經常修修補補!”
是他!就是他!眼前的這位大哥,就是西傳媒的網友報道中提到的朱永光。
楊立新知道,他從前年開始,每天上午7點,就會準時出現在南山的某處,為大家走過的地方,修築小路。
63歲的他用那微薄的退休金,一年拿出一部分來修路。
退休前曾做過泥水活的他,每天修一點,每天修一點。漸漸的像移公移山那樣,一點點的修築出來一條路。
他樂呵呵地說:“真沒想到,修了這條路後,來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三年來,不知道他究竟用了多少車沙子、多少袋水泥,也不知道究竟修了幾條路,長度有多少公里。修這條路用了多少錢。這就是一心為人民辦實事,不求回報啊!
這事件經過西傳媒網友釋出,事情立即引爆,不少熱心人自發幫忙修路。
楊立新發現,這樣的上山路不要說修,就是空著手爬上去都需要不少力氣。
他也坦言,過程很艱苦,令他吃盡苦頭,可是一想到大家能夠順著這條路登上山,那種開心,他立即又重燃了鬥志。
正是因為這份信念,這份榮光,一路支援著他。
“你不是做媒體的嗎?可以幫阿叔推廣一下啊!”劉威無心的一句話,觸動了楊立新,他想也是,自己完全可以幫這位大叔創造更多宣傳的機會。藉助著平臺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參與了進來。
況且已經有了西傳媒的鋪墊,他這波完全可以借勢而上,只要選題得當,內容優質,完全可以寫出一篇比西傳媒更優秀的文案。
就看他從那個切入點切入,和選什麼話題了。
喜歡圓夢新媒體請大家收藏:()圓夢新媒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