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請隨我去見父皇!”在聽了於躍的一番論點之後,北齊國太子王彥終於下定了決心,其實他也一直在懷疑聖光神殿的用心,但是他也很擔心天黎國會進犯北齊國,因為北齊國的軍事力量真的不如天黎國。
但是身為太子的王彥與皇帝寄養在襄平城秦家的皇子王臻一樣,都沒有想過天黎國究竟對北齊國有沒有興趣。
於躍的一句話點醒了他,讓他知道一直以來其實都是他們自作多情了,實際上天黎國根本就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更沒打算去覆滅這個帝國,因為那樣會拉低天黎國的生活水平。
實際上所有帝國都一樣,他們希望自己的土地處處富庶,誰也不願意經年累月給貧窮的地方提供幫助。
天黎國的王公貴族不願意,普通百姓也不願意,這也是千年來北境三個帝國,雖然國力相差懸殊,卻一直都保持著平衡的主要原因。
只不過天黎國的心態北齊不理解,而北越則因為本身地處嚴寒地帶,總希望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他們是看中了天黎國的地方,所以才一直武裝自己,不斷與天黎國動武。
對於北越國而言,只要得到了天黎國,再對付北齊就完全不是問題,所以他們選擇攻擊的物件是天黎國而不是北齊。
當然,這其實也是北越國有所顧慮,他們針對天黎國,實力相對較弱的北齊國肯定不會插手,他們巴不得天黎國和北越國拼得魚死網破呢,可是如果北越國將自己的目標定在北齊,情況就不一樣了,屆時北齊肯定會倒向天黎國,一旦北齊向天黎國求援,天黎國肯定會派兵援助,因為北越如果併吞了北齊,那麼國力就會增加,屆時有兵將又有物資的北越肯定還會對天黎國動手。所以,北越選擇攻擊天黎國,雖然難度大一些,但是北齊肯定不會介入,而如果他們選擇攻擊北齊,那天黎國就肯定介入,如此一來利弊立現,他們當然要做勝算最大的選擇。
如今有於躍點破了這層窗戶紙,北齊國的太子王彥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如果之前他們還覺得支援北越國只是違背心願,那麼現在他已經知道北齊對北越的支援不僅換不來友好,而且還會直接導致北齊國覆滅。
“太子殿下!”幾個聖光神殿的主教還待說什麼,只可惜此時已經晚了。
太子已經不再聽聖光神殿幾個主教的說辭,而是邁開大步,直接衝過聖光神殿的阻攔,朝著皇宮走去。
於躍等人緊跟在後面,當然也只有於躍、小公主魏荷兒、羅通和方大虎幾個人而已,那一百甲士並沒有隨行進入皇城。
皇城的東門,便是太子王彥的東宮,不過今日王彥並沒有帶著於躍等人去東宮,而是直接到了皇帝升起的金鑾殿。
由於於躍的行蹤並不是保密的,所以他在到達曌京城之前,便已經有人來向皇帝回稟了,皇帝陛下也早早升起金鑾殿,就等著使者於躍到來呢。
北齊國皇城金鑾殿坐北朝南,這不是北齊國一家如此,所有帝國都是如此,這也是人們經常將皇帝繼位稱之為面南背北的原因所在。
皇帝的位子高高在上,皇帝面南背北,穩坐於龍椅之上,朝廷官員文東武西,分列在龍椅前方。
太子引著於躍等人到了金鑾殿前,卻並沒有進去,而是在金鑾殿外停下了腳步,然後開始整理衣衫。
這時候,兩旁傳話的宮廷太監高喊道:“北齊國使者請求覲見。”
北齊國皇帝聞得殿外聲音,輕輕說了聲:“宣。”
北齊國皇帝的聲音並不大,但是卻有很多殿前武士和宦官們在接力傳遞,如此這個“宣”字也就很快傳到殿外了。
太子早已準備妥當,邁著方步,三步一停、五步一叩,走到了金鑾殿上。
於躍跟在太子身後,卻並沒有跪拜,只是隨著太子的步伐走走停停,到了大殿之上。
於躍等人上了殿之後,頓時讓很多人皺起了眉頭,尤其是平日裡與聖光神殿走的很近的那些大臣們,更是怎麼看於躍這些人,怎麼彆扭。
“大膽,你一個別國小小使臣,入我北齊金鑾殿為何不跪拜,難道你們天黎國的皇帝沒教你們禮數嗎?”一個身著蟒袍的老者從人群中出來,對這於躍和身後的魏荷兒、羅通和方大虎大喝道。
於躍並沒有理會這人,而是對著龍椅上的皇帝施了一禮道:“天黎國使者於躍,見過北齊國皇帝陛下。”
這一次,於躍的舉動可以說是觸怒了大部分北齊的官員,進殿不拜也就罷了,如今見皇帝也不下拜,讓他們感覺自己被羞辱了。
“好大的膽子,見到吾皇還不下拜。”這次武將也有人站出來了。
於躍卻並不著急,緩緩說道:“在下於躍,是來出使北齊的,不是來跪拜北齊的,而且我就算在天黎國,見到皇帝陛下也不用跪拜,如今到了北齊,更無跪拜之禮。”
“大膽狂徒,滿口盡是狂言,天黎國皇帝怎會派你這麼一個不知禮數的人來出使北齊,你一定是假的。”又一個文官站出來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