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沖垮石橋的那晚,張誠正在整理第三批捐贈圖書。牛皮紙箱裡的《安徒生童話》沾著去年冬天的雪,他小心翼翼地用報紙包好,忽然想起去年在大巴山小學,那個穿露趾鞋的女孩捧著書時,凍瘡開裂的手指在書頁上留下的血印。
“校長,快遞公司說山路塌方,物資運不進去。“年輕教師小李的聲音帶著焦慮。張誠摸出地圖,用紅筆在大巴山深處畫了個圈:“明天找輛農用三輪車,我們自己送。“凌晨四點,他蹲在後勤處給三輪車裝防滑鏈,看見月亮掛在銀杏樹梢,像枚被磨舊的郵票,要把星光寄給山裡的孩子。
山路比想象中艱險。車輪陷進泥坑時,張誠脫了皮鞋推車,腳底被碎石劃破,卻笑著說:“當年我下鄉支教,每天要走二十里山路,鞋底子都走穿了三雙。“中午在路邊啃饅頭時,他看見懸崖下的村落,土坯房的煙囪裡飄著薄煙,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見到林小夏時,她家裡也是這樣的炊煙,混著中藥和黴味。
大巴山小學的教室漏著雨,孩子們用塑膠布接著、屋頂滴下的水,在膝蓋上寫作業。張誠推門進去時,二十雙眼睛突然亮起來,那個穿露趾鞋的女孩小雨站起來:“校長爺爺,您說的星星真的會寫信嗎?“他從郵包裡掏出個玻璃瓶,裡面裝著安漢中學學生疊的千紙鶴:“每隻紙鶴都帶著一個願望,你們可以回信給它們的主人。“
支教的日子比想象中艱難。食堂的土豆燉豆角連續吃了半個月,夜裡睡覺能聽見老鼠在房樑上跑。張誠卻把辦公室騰出來給生病的孩子住,自己在教室角落搭了張行軍床。某個深夜,他批改作業時聽見啜泣聲,發現小雨躲在書架後,手裡攥著退學申請書。“爸爸說女娃子讀書沒用,不如去鎮上打工。“女孩的眼淚滴在算術本上,暈開一片墨漬。張誠摸出錢包,裡面裝著給母親買藥的錢,卻全部塞進小雨手裡:“我母親當年也這麼說,但她不知道,我靠讀書走出了山溝溝。“他指著窗外的星空,“你看,星星那麼遠都在發光,何況我們呢?“
新學期開學前,張誠發起“百校千星“公益計劃。他帶著小李在南充街頭擺攤義賣,親手製作的銀杏書籤上印著“知識改變命運“,路過的司機搖下車窗:“張校長,我家娃就是您當年資助的,這書籤我買十套!“不到一個月,他們募集到二十萬元善款,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圖書和文具。然而,當他們帶著物資再次進山時,卻遇見了阻撓。當地官員認為“搞這些花架子不如修路“,扣下了捐贈物資。張誠在鄉政府門口等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才見到負責人。他掏出手機,播放小雨朗讀課文的錄音:“山的那邊是什麼?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負責人沉默良久,最終揮了揮手:“明天讓人把物資送過去。“
第二年春天,大巴山小學迎來了新教室。藍色的屋頂像一片倒懸的天空,教室後牆的“星光信箱“裡,塞滿了安漢中學學生的來信。小雨在回信裡畫了座橋,橋下是流淌的嘉陵江,橋上站著揹著郵包的張誠,郵包上寫著:“給所有相信星星的人。“
張誠生日那天,收到了最珍貴的禮物。小雨考上了師範大學,她寄來的錄取通知書裡夾著片大巴山的蕨類植物標本,背面寫著:“您教會我們仰望星空,現在換我成為別人的星光。“隨信還有段影片,畫面裡,曾經的貧困學生們穿著統一的校服,在新建成的圖書館裡朗讀,陽光穿過窗欞,在他們臉上織出金色的網。
如今,張誠的辦公室裡擺滿了各地學生寄來的明信片。新疆的學生說:“您送的字典讓我認識了''夢想''兩個字。“涼山的女孩寄來自己編的手鍊:“等我考上大學,要像您一樣去幫助更多人。“他的公文包裡永遠裝著空白信紙,隨時準備給孩子們回信,就像當年在大巴山的夜晚,藉著煤油燈給小雨講星座時那樣。
某個暮春的午後,他又一次踏上了進山的路。農用三輪車的後鬥裡,裝著最新的科普讀物和文具,還有安漢中學學生們親手製作的“星光禮盒“。車窗外,油菜花染黃了山坡,他摸出鋼筆,在筆記本上寫下:“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千萬盞燈。“
山風掀起他的衣襟,帶來遠處的書聲琅琅。張誠望著連綿的群山,忽然看見無數光點在山間跳躍——那是他寄出的星光,正在每個孩子的心裡,長成照亮未來的火炬。而他知道,自己永遠是那個幸福的郵差,只要孩子們需要,就會一直走在送信的路上,讓每個夢想都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