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量子計算機,那麼也就不需要苦苦的去研究什麼數學模型了,瞭解量子計算機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量子計算機是可以將整個宇宙計算出來的,所以量子計算機在這麼多年的研究中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因為量子層面實在是難以琢磨。
科學家嘗試了無數次,也並沒有辦法能夠將量子計算機制作出來,真正的量子計算機想要製作出來,實在是千難萬難。
因此徐光亮自己也並沒有辦法能夠製作出一臺真正的量子計算機,如果可以實現的話,它早就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製作,畢竟能夠將宇宙算變這個能力實在是令人眼饞。
最近一段時間內,徐光亮與王箐和徐玲玉。三個人不斷的對發現的底層資料模型進行演算,但是他們發現他們陷入了與當初暗場能實驗室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實際的資料支撐,如果沒有真實的。資料支撐的話,那麼即便是也算出來的東西再真實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因為你沒有辦法對其進行驗證。
而想要進行驗證的話,第一需要一個能夠觀察到宇宙第一層資訊的方案一般來說足夠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對撞是可以觀察到的,但是這種方法不一定保險,因為這畢竟是人工模擬出來的環境,很有可能這種人工模擬出來的對撞環境並不能直通到宇宙深處的秘密。
第二種那就是找到兩個質量極大的興起,去觀察他們的對撞情況,從自然的環境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然而大質量星體的對撞可遇不可求,上一次能夠找到兩顆大質量行星對撞已經是極其幸運的了,再想像上一次一樣碰到兩顆恆星級別的對撞顯然是在白日做夢,以他現在在宇宙中航行的速度,即便是能夠找到這樣的恆星,也未必去得了,畢竟宇宙的尺度如此之大,想要快速的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僅僅十幾倍的曲速飛行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三個人研究來研究去發現最直接的辦法,還是到宇宙中去闖蕩,去尋找那些大質量恆星級別的對撞去尋找中子星的對撞甚至是黑洞的對撞只有尋找到上述的極端環境,或許能夠找到他們想要的資料,否則只在地球上進行演算,就想要找到最底層的秘密是絕對不可能的!
然而問題來了,剛剛回地球就要離開嗎?
其實也不是不能離開,只不過這一次離開的話,他們就要思量一下,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家人都帶走,因為他們不敢肯定這一次再出去,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了。
因為這一次再出去的話,距離地球就不是幾十光年上百光年的距離了,甚至有可能幾千光年,上萬光年都有可能在這種距離下,即便是蟲洞穿梭也是沒有辦法使用的。
所以說這一次出去很有可能就是訣別!因此這次要想再出去的話,那麼他們就必須好好想一下,是仍然讓家裡人在地球上生活,還是帶上他們到宇宙中一起闖蕩?
當然為了能夠適應宇宙旅行,現在的十倍以上光速取速飛行速度仍然是太慢了,想要在宇宙這種尺度中進行航行,至少要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光速的曲速飛行,才能夠來去自如。並且如果科技點點的夠深,幾萬幾十萬光年,也不過出去兩三天的時間,那麼把家人放到地球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說沒有這樣的科技,那麼家裡人就必須跟著他們一起離開。
所以說最終決定帶不帶上家人的仍然取決於科技發展的情況,而不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思想當然如果他們願意帶上家人,那麼就跟科技發展沒有任何關係了。
三個人合計了一番,決定繼續升級曲速引擎,後續再去看到底要怎麼做。
至於說曲速引擎的發展路線,三個人這麼長時間的研究以來,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畢竟自從三個人進行升級之後,他們隱約的就對宇宙空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種瞭解能夠讓他們較為清晰的找到曲速向下發展的那條路線。
當然也跟他們這些年來不斷的進行科研有關係,只有這些年不斷的進行科研,才讓他們有了足夠的資料,支撐他們對於宇宙的探索才能夠找到曲速飛行,再進一步的路。
之前的曲速飛行主要靠巨大的能量扭曲空間,將空間進行摺疊帶動飛船,而為了能夠承受這種空間的扭曲力,曲速引擎的核心必須是一種足夠強大的材料才行,否則會被扭曲的空間瞬間損壞。
但是空間的扭曲如此強大,往後如果再從這條路進行升級的話,那就要用到更為強大的材料了,但是現在的他已經用上了半中子材料再進一步難道要用上中子材料不成?
利用中子材料至少現在來說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剩下還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就是利用大質量星體進行改造,加入足夠大的反應爐,利用大質量星體的自身重力的優勢進行改造,以形體抗拒空間扭曲力,最後形成超越光速數十倍的速度。
當然這個辦法並不是十分靠譜,首先對一顆大質量行星進行改造就需要極為複雜的改造過程,現在徐光亮雖然足夠強大,但僅憑他一個人進行這麼大的工程,需要耗費的時間肯定非常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再就是想要改造這麼大的星體,所需要的資源能源也是不可估算的,總體來說,除非是能夠對中子星這一類的星體進行改造,否則普通的行星級別的星體幾乎沒有改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