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到達了2033年2月3號,這一天正是試飛工作開始的這一天,此時已經得到訊息的網友們早早的聚集在了直播間那裡等待著試飛的開始。
直播時間從昨天凌晨就已經開始了,畢竟從昨天凌晨開始,對於整個飛船試飛前最後一次的檢查開始了,大量的地勤人員匯聚到龐大的飛船底下,各種架子工具,對飛船進行檢驗以確定飛船整個都處於一個良好狀態。
早上的時候,已經來到了旁邊的休息室中,準備隨時登記,這次試飛為了確定整個飛船的狀態,所有20名機組人員全部都在上面,並且如果能夠進入太空,那麼整個艘飛船將會進行前往較遠距離探索的這麼一個任務,當然不會太遠,但也不會太近,按照估算大約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完成任務之後他們就會返航,這麼做主要是儘可能的確定整艘飛船的遠航安全性,而且這只不過是第一次試飛,接下來將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兩次很有可能就會進行載重試飛,以及遠航載重試飛這兩種專案的試飛工作,到那個時候,可能這艘飛船會表現出更多的被設計師忽略的問題,為接下來的第二次做出準備。
當然對於第一艘可控核聚變引擎飛船,網友們還是非常好奇的,雖然這艘飛船的照片早已經暴露出來了,但是僅僅一張照片,你告訴我這張照片上的飛船長達100米,網友們是很難想象出這艘飛船長100米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況。
但是透過鏡頭以及旁邊停靠著的巨靈神空天飛機做對比,眾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出這次一搜比巨靈神大很多的飛船。
要知道,巨靈神空天運輸機的長度為67.3米,這個長度看起來就非常驚人了,而長達100多米的飛船,則更是讓人感覺到非常龐大。
其實將巨靈神空天運輸機放到旁邊,也就是這麼個意思,為了就是襯托出這艘飛船的龐大,這艘飛船由於是試驗型號,所以只有一個代號,那就是控001,這個控字其實就是指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同時又有兩個意思,第一個這個控代表的是,這是第一艘利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作為能源的飛船,同時第二個也是在表示這是第一艘可控核聚變引擎作動力的飛船。
此時畫面中可以看到正在休息的宇航員,總共20名宇航員,當真是陣容龐大,這也引起了網友的討論,他們覺得飛船是比空天運輸機要大,但也不過才100米,為什麼要用這麼多宇航員呢?
100米比67.3米也就大了30多米,僅僅大了30米就要塞進去比原來多14個人,這顯然有點不太合理吧?
其實這很合理,因為這中間省去了燃料的空間,要知道可控核聚變引擎的燃料只需要攜帶極少的量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任務,也就是說,原來可能需要幾十噸的油料的空間都被節省下來了,再加上長了這30多米的空間,足以讓這20名宇航員在飛船上舒服的生活了。而且節省下來的油料空間,也可以作為增加了宇航員的衛生物資的倉庫,所以綜合起來雖然只是長了30多米,但是維持20人的生活所需是沒有問題的,同樣的,飛船的載重量也增加了很多。
與之前空天飛機的試飛不同的是,這次的飛船試飛的宇航員早早進入了船體,這是因為這次收費少了一個注入燃料的環節。
要知道注入燃料這個環節是比較危險的,一般情況下在沒有任務的時候,航天器內部的燃料都是被放空的,為的就是能夠保證航天器在日常維護過程中不會因為燃料而發生危險,當有任務的時候,地勤會在開始任務前將燃料加註,這麼做其實都是為了安全著想。
而可控核聚變飛船則不同,它不需要攜帶大量的燃料,所以減少了一個注入燃料的環節,但同時也意味著要多了一個內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維護工作,所以需要飛船上的工作人員早一些進入飛船內部對整個機體進行檢測維護。
裝置工作將會在九點的時候進行展開,此時宇航員正在跟地勤以及指揮大廳聯絡,透過感測器等各種方式,對整艘飛船內部的原件進行檢查,以確定現在飛船內部每一個元件都是合格的且正常的。
這一檢查一直持續到了八點半左右,距離規定的試飛時間還剩下十分鐘左右。
此時指揮大廳這裡說了一句:“距離起飛時間還有十分鐘,現在進行十分鐘倒計時。”
整個現場迅速的安靜下來,地勤和其他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到了地下的安全區內,眾人靜靜的等待著這次試飛工作的展開。
“倒計時五分鐘。”
可以看到整個現場都非常的安靜,眾人都在靜靜的等待著是非開始的那一刻。
“倒計時三分鐘。”
徐光亮跟左衛國坐在管理大廳這邊,靜靜的等待著飛船的起飛,原本還在交頭接耳討論飛船問題的他們現在都安靜了下來。
當然管理大廳這邊不光是他們在,還有好多其他人在,畢竟這是國內第一艘可控核聚變引擎飛船試飛,因此有大量的國家方面的人員過來進行觀禮,也是非常正常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倒計時一分鐘,59、58、57、56……”
“指揮大廳,這裡是船長劉培明彙報:船體正常,其他資料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