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除夕,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臺“1979年迎新春文藝晚會”,這次晚會中首次採用了茶座和交誼舞形式,當時受限於技術原因,採取的是錄播的方式。晚會播出之後,立即受到了全國民眾的廣泛歡迎。
直到1983年,正式的中央電視臺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採用全程直播的方式和全國的觀眾見面。這一屆晚會,誕生了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節目和明星,也成為了央視春晚舞臺上不可超越歷史。
可惜,這些對莊自強毫無吸引力。
春節過後,年味兒漸澹,人們又恢復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這段時間,莊自強發現了市面上出現了一股奇怪的風潮。
這兩年,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的改善超出了人們原先那點卑微的奢望,城市商場裡出現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
在幾年前,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腳踏車、縫紉機、手錶”,現在已經變成了“新三大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
但是在吉春市,這裡最緊俏的商品,並不是那些電視、冰箱或者洗衣機,而是君子蘭。
人們可能很難想象,一盆造型高挑、氣味澹雅的觀賞植物如何能夠在一夜之間便身價百倍?
吉春市向來有栽種君子蘭的風俗,但從來沒有人把它看成什麼值錢的物件。
莊自強跟周圍人聊天的時候打探了一下,據說也是個小道訊息最先傳開的。
大家都在傳,說去年有一批人靠著養君子蘭發家了。
聽說還有一個小販養的君子蘭被外商看重,出價一萬美元買走。
還有人聽說,有一位港商要用一輛皇冠轎車來換一盆叫“鳳冠”的君子蘭,但是卻被君子蘭的主人當場拒絕。
其他諸如此類的傳聞,不勝列舉。
彷佛一夜之間,君子蘭就成了價值連城的寶貝。
這種很明顯是人為編造的新聞,在這個資訊傳遞普遍不暢通的年代擁有極強的吸引力,尤其是吉春市現在還有著大量因單位效益降低生活陷入窘境的工人。
吉春市誰家還不養個君子蘭啊?往常家裡擺著的尋常物件,突然變成了可以博得一場富貴的機會,誰能不眼熱?
這股風潮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短短一個月之內便席捲了整個吉春市。
隨著時間的流逝,還在向其他省市擴張。
最可氣的是有些吉春的媒體也在推波助瀾,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說君子蘭好,品格高雅,花中君子,放在家裡能夠清新家中的空氣,養人容顏,有益健康,等等。
就這樣,原本幾毛錢、最多幾元錢一盆的君子,價格一天一個變化,扶搖直上。
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在一般工人的工資僅有三四十元左右的如今,如果能夠養出一盆品相好的君子蘭,倒手便能賣出成百上千元,這對普通人來說無疑是發了一筆橫財。
中國人當中向來不缺投機者,財帛如此動人心,那些“聰明人”怎麼肯眼看著這樣好的賺錢機會從眼前熘走呢?
六月的一天,孫小寧下班回家的時候帶回來了一盆君子蘭。
莊自強倒吸了一口冷氣,連孫小寧這種家庭婦女都開始參與到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當中,他真不知道這場遊戲到最後該如何收場。
一場很明顯就是有人精心策劃的炒作事件,莊自強不信沒有人看出這裡面的貓膩,可是所有人,包括那些具有公信力的官,哪怕是政|府機構也都選擇性的失明。
真不知道這一場炒作之後,會有多少個家庭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