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樣的一幅字?
形顧簇新、法度嚴實、氣勢磅礴。
稱一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並不為過。
字裡行間,有山河錦繡,有日月起落,有布衣一怒,血濺五步,有殺人飲血,男兒壯烈。
眾人看著,好像聽到了鏗鏗玉鳴,看到了落落群松。
看到了日月列星,看到了風雨水火。
天地萬物的變化,似乎都藏在了字裡行間。
大概沉默了一分鐘。
有位老者顫抖著說道:“好……好字。”
接著一頭栽倒,竟是激動的暈了過去。
“實在是……好。”
接著第二名老者栽倒,同樣是激動。
“我的天,世上竟是有如此驚世絕倫的書法?”
第三名老者栽倒。
眾人手忙腳亂,掐人中灌茶水,才把暈倒的三名老者救醒。
基本都是海城書法界的名宿。
激動之下,竟是直接暈倒。
便是林秋、張寅恪、孫亞夫三人,這些天一直在保管這幅字,已經看了數百遍,此刻再看,也是心中激蕩。
這幅字帖,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不同層次的人,可以看出不同的東西。
每重新看一遍,便能有新的收獲。
古今第一帖,舍它其誰?
“林爺爺,我就是覺得這幅字寫的太好看了,但具體哪裡好,卻說不出來,您能給大家講講麼?”
一個二十多歲的名媛問林秋。
她壓根不懂書法,但也能感覺到這幅字的魅力,近乎將她整個心神都攝了進去。
其他不懂書法的富商們、名媛們,也看著林秋。
希望這位海城書法協會的會長,給大家講一講這幅字究竟好在哪裡。
“那老朽便獻醜了。”
林秋朗聲說道:
“諸位,這幅字帖,不是章草也不是今草,而是狂草。這幅字一氣呵成,滿紙龍蛇飛動,最為難得,是把字煉成勢。所謂下筆如見神,便是聖人之書。”
有幾個中年人明悟了過來,也忍不住擊節贊嘆,大呼好字。
見有些名媛和富少還是不解,林秋繼續解釋道:
“這麼說吧,這幅大草,妙就妙在一筆生出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弱反強,韓昌黎說張旭草書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發之,故狂草學張旭最難,難在風骨。”
“陸先生這幅字,師法於張旭,卻只學形,不學意。張旭號稱飲中八仙,書法意境就在一個狂,而陸先生這幅字的底蘊,不是狂,不是霸,不是桀驁,不是放肆。”
“這幅《男兒殺人歌》、書法初學者看起來滿卷都是殺氣,但在我等浸法數十年的看來,卻是看到了滿卷的慈悲,是以金剛怒目的手段,行菩薩低眉之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