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如何,先瘦軀身。
她將若何,蒼天知曉。
說吾挨坑,憶似不像。
說伊情真,何故棄吾?
蒼天何故?令吾入邪。
青天何目?令伊化蝶。(1)
我將何往?我將何往?
二子、小飛、黃叔、春朋。
老五、黑子、小琢與松。
大集上坑坑騙騙,做混混繼續撞蒙。
無奈我又回到寧和,黃叔見我憔悴的樣先問了我幾句又心疼地叫我好生休息幾天。二子道:“三兒讓雞玩了,你瞧他那熊樣,沒出息。”黃叔罵道:“二子,你他媽還笑話人家。你看看一樣是成人,你看看黑、五、三兒都因這出點事。你什麼時候也出點這樣的事讓我也心安呀。”正是:
四百四病人皆有,惟有相思難受。不疼不癢在心頭,癯癯地叫人瘦;白日好時易過,最怕黃昏時候。心頭一陣癢將來,一兩聲咳嗽咳嗽!(選自明馮夢龍警世恆言)
三五日長眠不起,十數天夢裡相依。我發如蒿形若槁滿腦子都是羋香萍。茶不思飯不想日日的為羋香萍哀嘆。有時掩面泣,泣自己不爭氣不成器。有時對二吼,吼松他們攪了我的上好姻緣。可做賊的時間就是金錢。黃叔鎮日地催我去上工。而我似乎已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黃叔對我好我知道。可羋香萍的美還有回憶中她那軟顫溫柔的身子似乎比黃叔的好對我更有吸引力。正是:
賈瑞淫思王熙鳳,風月寶鑑奪亡命。
遺精一灘陰魂走,方懂女人是火坑。(2)
我的事令黃叔很擔心。一日黃叔拿了一張寧和本地的一張小報讓我來看。我問黃叔:“看啥?”黃叔笑了笑道:“三兒,你看過了再說。”於是我拿起我們寧和的這張一個禮拜才發一次的地方報紙。這時我才發現黃叔已經將報紙摺疊的只剩下他欲讓我看的部分。我拿起這份報紙只見上面寫道:
‘百歲人生,想起又是何必。現實中的自己往往煩得出奇。無這無那,無非沒有情緒。思奢思侈大多不會足意。人們總在說,以後該如何如何。可那畢竟是以後,起碼眼前還諸多失意。每一天每個人都在抱著腦袋瞎混,什麼小康生活什麼國民經濟?那些仿若都是政府的事。而自己只要解決了吃穿與家庭的日常開銷,彷彿也就足夠了。因此,人們並不知什麼叫經濟騰飛,人們只知道自己的生活在一天天地變好。
看著政府的精彩表演,那些怨女曠夫也在高喊:‘我們有救了,你看看,敬老院現在都在吃麵條了,那我們老了豈不得小姐伺候著。再者,現在一位普通農民年滿六十歲後,一個月還可拿政府五十元的補貼。那我們老的時候,一個月豈不要拿上伍佰。也就只有少數的那幾個人幾十個人或幾百幾千個人在滿懷失意地憂傷。’
而這幾百幾千的憂傷人,他們或許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曠夫怨女.他們或許就是事業上遭蹇遭訄的孤注客。他們或許是預作大案而未曾決定前的那些蠢漢。他們或許也是親情不合,家庭爭吵過後的那批小輩或者長輩。可不管怎麼說,憂傷是佔住他們心田的蠹蟲。它在一點一滴地逼著他們變質腐壞直至死亡。所以說,憂傷實是社會不安的一個前兆。憂傷也實是某些成功人士必須經歷的一段坎坷。憂傷它是成人後所面對的次次挑戰機遇。當然憂傷也是一個落拓者不堪回首的一時。當他們懷著憂傷在嗚嗚咽咽.。當他們因為憂傷而憤滿胸膛。當他們因為憂傷過度而拿起了不該握持的屠刀。當他們憤蹶後再一次憂傷地爬起。那朋友、憂傷無疑也在促使人衰老。憂傷也無疑在催咄人自尋滅亡。憂傷它也是人類毀家滅業地一個起點。憂傷它也成了人類悲忿或消沉的一個源泉。面對憂傷,每個人或許都說會有不同的感受。本來嘛,人生的經歷不同自然造就了不同的憂傷。他身無分文,他或許為窮而感到憂傷。他半世鰥寡,他或許因孤苦而感覺到愁悶。他事業遇蹇,他或許會因無人幫稱而感到苦惱。他一病不起,他或許又會因生命的短暫而悲沉。所以說,不同的境遇打造著不同的憂傷。但不同的憂傷也造就了不同的結果。昔漢劉邦微時,曾避事與賓客投其兄嫂家食。嫂厭其不務正業,率來叨擾。乃佯為羹盡用勺刮釜,客以故去。昔韓信身為項羽執戟郎。屢求干謁條陳策略,項羽終不能用。昔陳平為項羽下殷都尉。及劉邦滅下殷,項羽欲殺陳平以洩憤。陳平乃掛印封金而逃。渡河,船人見美丈夫獨行,疑其逃亡之將必有金玉藏其身。目之,欲殺之以求財。陳平悟乃解衣裸體助船人行船。船人知其無,乃止。他們的時境憂傷令後人觀此都感到齒冷。可他們後來卻都因憂傷而成一代英豪。劉邦因怨嫂釜中有羹而以勺刮釜令客去。稱王后,他立齊王岱王,獨兄之子不得為王。邦父乃言:“皇帝廣封劉姓,奈何令親兄之子不得為侯耶?”邦且言:“某非感忘封之,只是其母不賢。曾刮釜佯羹盡令我客去令我憂傷。”七年十月乃封其子頡羹侯。韓信因屢幹項王不得用乃逃楚歸漢。漢王乃築壇拜將,韓信即造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漢王定三秦、救漢皇於滎陽、虜魏王豹、破代兵擒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餘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將龍且、九里山前排十面埋伏,遣六將逼死項王於烏江渡口的十大功勞。嗚呼!項王烏江自刎的憂傷,他是不是會想到不用韓信才造成眼下的惡果。韓信九里山前佈陣,逼死項王他是不是也報復了當年項王不用他策給他帶來的憂傷。昔陳平驚悸中掛印封金,慌亂中竟落下被船伕扒衣的醜幕。可當他在漢王處得勢,他竟用反間計令范增與項羽互相猜忌。結果卻讓項王在天下本已大定的情況下復失天下。而陳平卻從中彌補了當年船伕扒衣給他帶來的那段憂傷。(項王使使至漢,漢王以陳平之計上太牢具。舉進,見楚使乃佯驚曰:“我以為亞父(范增)使,乃持去換以惡食。”使歸告項王,項王疑亞父。亞父乃怒去,不久疽發背身死。故項王因身無謀略,近無謀臣而敗。)所以說,憂傷它無意間也正把社會在無形中向前推進。憂傷它也正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不可泯滅的貢獻。可人們大多還是不喜歡憂傷,人們只注重歡樂。所以,那些甚是憂傷的人,人們會強行地給他們扣上工作能力弱智商低等惡名。而做為正在憂傷地他們,我們或許就該為他們的經歷而感到不公與憐惜。同樣是四肢九孔的人,同樣是父母鞫養的主,可他們的經歷卻令人為之齧齒。他們的遭遇卻不得不讓我們為其感到心酸。因此,我們可看到明代大文豪馮夢龍筆下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這三言之中的那些本非大才大智的憂傷客。我們又可見清凌夢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及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書中那批成幫的誤入歧途的憂傷客。他們的鬧劇鬧出了一段段不堪回首。他們的憂傷憂出了一幕幕生死離奇。所以說,憂傷它是眾多無奈組成的時尚新傢俱。你不開它你覺得鬧心,而當您開開它的時候您又會覺得它除了虛誇的外表,內心深處卻原本空空蕩蕩的讓人覺得更加地憂悶憂沉。所以說,有著憂傷的人,它是一本哲學書,它需要眾多友情讀者的問候。有著憂傷的人,它又是一罈臭豆腐。當您聽到它臭名昭著的同時您千萬不要走開。因為往大說,它可以讓我們見到適才所講的那劉、韓、陳的故事。往小說,它又讓我們看到馮、凌、蒲這三個人筆下所聚湊出的那寶貴的人生經驗。所以,讓我們去關注憂傷吧,是憂傷領我們走了一條可通成功的捷徑。讓我們矚目憂傷吧,又是憂傷令我們在沒有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得到了至珍至衷的人生經驗。’
我看完這篇文章,仿若它這些字跟羋香萍一毛錢關係也沒有。我默默地閉上雙眼,淚水不覺再次流了下來。
又是一座古廟,還是那個肥肥大大的和尚。他仍然在擎著一卷梵文經書在高聲誦讀。我則像個門外漢一樣站在大殿的門口靜靜地觀看大和尚的舉動。此時和尚就像沒看見我一樣,仍然在專心致致地朗讀他的梵文。過了很久,我覺得沒意思才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對大和尚道:“大師。”那和尚看了看我道:
“梵音高誦唸梵文,和尚擎經清淨身。
佛前供花花世界,手攥鮮花動凡心。
花花世界無限好,夙緣本是佛門人。
我佛慈悲悟來處,莫喜眼前欲乾坤。”
我聽了個愣愣怔怔,但我還是稽首道:“大師。”那和尚再次衝我笑了笑道:
“身落世俗無法身,可憶偈語正乾坤。
三世成佛佛心動,一朝為帝禍滿門。
氣術早盡明崇禎,手刃皇妃淚壓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