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曹野“造反”的訊息傳來時,裴深並不感到意外。
在內心深處,裴深其實早已明白,他這位病骨支離的假兄長有一種奇異魄力,就像是他當年毫不猶豫從火場裡背出皇帝一樣,曹野總是敢於在一些時候拿性命做賭,做成一些旁人難以想象的事。
恐怕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吸引那些“仙蛻”聚到他身旁。
身為仙蛻的始作俑者之一,裴深當然很清楚曹野身邊那些人的真實身份,明明身負聖旨,曹野卻甘願冒著風險保下他們,以至於最終這些“仙蛻”也都願意投桃報李,留在曹野身邊,幫他完成這場註定會失敗的“造反”。
分明,巴納姆曾經教會他該如何參透人心,但不知為何,比起曹野,裴深卻始終棋差一招,這件事從他第一次給睡著的曹野披衣服時就初見端倪,也因此,得知曹野最終靠著五個人便動搖了他們七年佈下的棋局,裴深也不覺得自己輸得太冤枉。
隨著平叛軍帶來了曹野自稱無常心率仙蛻造反的訊息,不久前還意志昂揚的叛軍裡也開始出現別的聲音,那些因為神火將軍才追隨他們的人像是想明白了什麼,有人趁著夜色偷偷離去,而當發現身旁睡著的人不見了,越來越多的人打起了退堂鼓。
轉眼間,原先還有二十萬人的叛軍就只剩下了十五萬。
即便這些年契貞已經往大隴安插了暗樁無數,但契貞本就人丁稀少,故而,這些人加在一起卻依然只有千餘人,其中還有大多都是啞巴,自是不足以統領一支十五萬人的叛軍。
大耳手下本就有不少隴人副手,這些人大多是身負觀音血之人,被逼無奈參加叛軍,自然也不能指望他們齊心。
發現有人逃跑,這些已經沒有退路的人自是不會輕易作罷,只要抓到逃兵便當場打個皮開肉綻,等大耳發現時一切都遲了。
他們本就是靠著拉攏人心才將這些人聚在一起,現今人心易散,叛軍更是難掩頹勢,不到幾日就被隴軍打得節節敗退,向西南的深山老林裡退去。
他們要敗了。
早在訊息傳來時裴深就知道會有這一日,也好在他們並非輸不起,至少,效忠大地之人不會背叛。
即便要敗在那些隴人手裡,他們也不會被俘,就像是多年前那位心生迷惘的巴納姆一樣,他們會選擇走進大山,然後在那裡重歸天地,變成一顆真正的種子。
不論如何,種下的種子不會消失,皇帝也無法收回他曾做過的錯事了。
巴納姆說過,對於天地而言,人的一生不過過眼雲煙,只要種子還在,它便總有破土的那一日。
裴深心中十分平靜,他知道自己已經盡力。
他對得起培養他的巴納姆,也對得起契貞和天地,而他還有最後一樁事,只要做完,他便也算對得起自己和龐家。
不久前,裴深和大耳告別,他們都知道自己的使命,於是臨別之際,大耳為他提供了易容所需的面具還有一匹瘦馬,剩下的,就只有一句“保重”。
在契貞的傳說裡,巴納姆是所有人的母親,在他們死去後,作為巴納姆的孩子,肉體會重歸大地,成為這天地輪回的一部分。
因為這世上沒有神,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生來一樣,死去也一樣,大地會公允地接受他們,就像是葉子最終會葉落歸根,死亡並沒有什麼可怕的。
裴深並不怕死,當他最終出現在曹野面前時,曹野也顯然發現了這件事,苦笑道:“你竟然真的來了……”
當日“造反”,曹野雖是要幫神啟帝解決燃眉之急,但從頭至尾都沒有打算告知皇帝全部真相,原因亦很簡單。
先不說當面戳穿皇帝這些年被人耍得團團轉要付出什麼代價,就說孔雀是烏梁世子這一點,一旦他的身份見光,只怕孔雀還沒跑出北境就會被抓回來。
曹野不能拿孔雀的性命做賭,於是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皇帝能相信他所說的真相,選擇直接“行動”,給向來注重皇室顏面的皇帝一個臺階。
只要他主動造反,主動被抓,將仙蛻變成一個為他曹野量身定製的謊言,皇上就有了足夠正當的理由,可以將那層出不窮的仙蛻傳聞全都打成是妖言惑眾,既維護了神火將軍的顏面,又讓逆賊無處遁形。
曹野十分清楚,正是因為神啟帝十分聰明,這才會剛愎自用,走到如今這個騎虎難下的地步,而只要他給了皇帝這個臺階,神啟帝也定能明白他的意思,很快讓他造反的訊息傳到江南去。
為此曹野甚至還在身上帶了一封簡訊,開頭寫著“吾弟裴深親啟”,問起叛軍現狀還有裴深先前受的傷。
既是要瓦解叛軍,就須得和他們成為“一夥人”,對於百姓而言,最直接的鐵證便是身為他義弟的裴深正身處叛軍之中。
尋常百姓自是不會知道裴深姓龐,與曹家甚至還有血仇,他們只會知道,曹野寫信給裴深,那就證明瞭身處江南的叛軍其實也是曹野的人。
此舉一石二鳥,對於還未加入叛軍的百姓而言是一種警示,而對於已然加入叛軍的百姓而言,一旦他們發現有傷在身的裴深當真就在軍中,懷疑的種子便已經種下,他們會由此疑心他們是否是被曹野所利用,做了他妄圖謀逆的刀。
當日,曹野本已有了必死之志,想著無論如何,這封信也定會被呈上去,而到時,皇上自是會拿它當作證據,用來瓦解叛軍軍心。
只是他再也沒想到,一覺醒來,自己竟是沒死,而且身處這偏遠的地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