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劉家的媳婦子都出動了。由大房劉存孝趕著自家的牛車,載著劉家五房媳婦和李春華、劉芳六人,浩浩蕩蕩去了縣城。
難以想象,這是劉芳第一次去縣城,劉家人除了年紀還小的永寶,就只有她了,就連劉杏花都去了兩次。
這倒不是她不能去,而是不想去,她以前是真的不喜歡古代,泥巴路,晴天坐牛車顛簸,雨天道路泥濘,而且這個時代刑偵技術落後,她又沒有長大,要是不小心被拐子給拐了,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原因還有很多,重重因素下,她也是現在才第一次來。
城門上方的牆壁上鐫刻著兩個大字景縣,門口站著兩個兵士,在收進城費,一人一文牛車五文,價錢還挺貴,為了省錢,她大哥和牛就只好在城外等了,好在並不只有她一人。
“行了,就按在家時說好的那樣,各自去買東西吧!買完東西後就出城等著,記著,銀錢省著花。”
“知道了,娘。”
說完李春華就帶著劉芳走了,並不想跟她兒媳婦一路,她們要先去李記布莊把繡品賣了。
劉芳想著第一次進城,買的東西恐要多一點,就特意趕制了一副貓戲蝴蝶式樣的大圖,估計能得個四兩銀錢。而李春華要賣的繡品就多了,她自己做了二十個荷包,每個能賣到二十五文一個,眾兒媳婦託她賣的荷包、手帕約有一百二十來件,大概能有一兩多銀錢。
賣繡品還不是最重要的,李春華主要是想把李記布莊的李掌櫃介紹給自家閨女認識。以前閨女不想來城裡,繡活都是她賣,以前年齡小還好說,現在年齡大了,要是與李掌櫃關系搞得好,這好處可就多了。
她和李掌櫃是老相識,以前做丫鬟時都是在李記布莊賣的繡品,那時李掌櫃還是郡城的李記布莊的夥計,現在已經是景縣分店的大掌櫃了。
關繫好,至少她能不給錢就拿走布莊大部分的布頭,大的布頭能拼衣裳,小布頭也可以自家做荷包、鞋子,十分劃算。
“李掌櫃,新年好啊!看您店裡,真是紅紅火火啊!這是我老女,最是乖巧不過了。”李春華帶著劉芳走進布莊,一眼就看見李掌櫃。
李掌櫃長相普通,面帶微笑,雙眼有神,不時有精光閃過,是個笑面虎,這是劉芳的評價。
李掌櫃看見李春華也高興,不說兩人的交情,單是李春華的繡品就讓她矚目了,是這景縣數一數二的繡娘。
“都是託您的福,我也就混口飯吃。這閨女長得真好,多大了?”
劉芳行了個禮,“回李叔,我今年虛歲十一了。”
又是一通寒暄,李春華和劉芳兩人來時一大包東西,離開也是一大包東西外加一匹織染的比較好的淺粉色細棉布,大包是布頭,棉布是李掌櫃送給她的見面禮,真是財大氣粗,這匹布怎麼說也得值個四百錢吧!
作者有話要說: 人長大一點,副本才好開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