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城的區域內,越靠近內城的中心地方就越是好,住的也多是一些體面人,賤民、垃圾人則就要慢慢的往外排了…
除了漸進輻射一般的分佈規律,具體的區域間也有著不同,東西方向比南北方向要好一些。
城東,張寶仁走在平整的青石地面上,打量著周圍明顯鄭重工整了一截的牆院。
他就打算暫時安頓在這裡。
城南、城北可算是普通人擁擠在一起的貧民窟,張寶仁早就不假於外相,當然不會在意,不會嫌棄,但此行必然要鬧出動靜,顯露出不凡,待在那裡不太適合。
城西則更加偏重於商,多是市場街道,是整個神賜之地的玩樂場、銷金窟。
雖然修行需要的材料可以從那邊購買,但也無需要住在那邊。
當然主要是因為囊中羞澀。
城東的話,武行多一些,這邊和張寶仁現在的身份比較契合,可以完美的融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這邊不用花錢。
在一個青磚黑瓦,銅門高大,石獅威猛的院門前定住。
抬頭看了一眼門上“劈空掌”的牌匾,張寶仁稍稍的整理了衣服然後便走上前去。
剛站在門前還未伸手呢,就聽見有人道:“朋友,拜師學藝,尋朋訪友的請從這邊來…”
一個穿著黑色大襖看著有些年歲的男人,一臉和善的盯著張寶仁並伸手請於一旁偏門。
“不拜師,孤身一人…”
看著其慢慢沉下的臉,張寶仁語氣不變的說道:“只是聽說貴門在商城武行中有著不俗的名頭,所以特來討教一二…”
說著便抬手朝著身前的大門輕輕的一按,鐺…
厚重而又刺耳的嗡鳴聲傳遍四方,沉重的大銅門尖叫著緩緩磨開…
張寶仁負手而踏步入內,於原地留下了一個寬大的掌印和一張鐵青的臉…
…
天下無論做什麼行當,什麼生意,講究的都是一個“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不僅關乎著體面,還關乎著吃飯。
有的行當中壞名聲也比沒名聲強,聲名狼藉也好過無人問津,但有的行當中卻沒有這個說法,實打實的能耐是玩不了虛的。
特別是在武行之中。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是強是弱試一試就明白。
拜師學武花的是真金白銀,學的也要是真功夫。
你說你夠強,那就打吧,不然空口白牙誰不會說。
贏了,拜師磕頭身家奉上,不行,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但凡是開宗立派,開館授徒的那些師傅,哪個不是踩碎了無數的牌匾與高手,才終於立起了旗子。
所以這些終於拼出來的人,最害怕的也是自己如同倒在自己腳下的屍骨一般倒在別人的腳下,成為了踏腳石。
因此這些過來人為了能活得穩一些,都會栽培兩個親傳弟子,作為老弱時的依仗,結交同行,互相有些幫襯。
同時提高門檻,警示來人。
一般在武館的大門旁常年都安排著做事穩妥,有實力有眼力的人看著。
要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直接打斷狗腿,看不出真淺的…慢慢說。
有些事情私下裡說,只要不撕破面皮,都有著說道。
這都是這行當裡的一些潛規則,基本上江湖中人心裡都有數。
只是今兒個卻是來了個不知道規矩,也不想講規矩的外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