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確實是脫離了某種一直便束縛著自身的樊籠,超脫了人體生命本身的限制。
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但是天地間那濃郁的腐臭與惡意,讓處於其中的元神感覺到異常的難受。
就好像脫光了身子站在廁所裡站在糞坑裡一樣。
出了“牢房”,外面並不美好。
讓人覺得甚至還不如不出來,沒有絲毫想要翱翔的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寶仁一臉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舒展著莫名所在的混沌慶雲,將自己裹得更加緊密。
同時心裡不由而想到了,為何此世的道術神通中,為什麼少有神魂出竅類的。
要知道修行之道殊途同歸,張寶仁所修行的《大品成仙決》和此界的道術體系雖然來源不同,但很多都有著共通的地方。
如「胎化易形」和“聖胎”。
《大衍求一決》與「元神」。
「降龍伏虎」與“九牛二虎大力神丹”…
還有很多雖然具體表現形式不同,但道理卻也是共通的。
這卻也是自然的,因為修行就在於‘天’、‘人’,其本質就是感悟天地,昇華自身。
哪裡都逃不過這個道理。
“人”本身就不是多麼複雜的存在,可讓其昇華自身的方向也就是那麼多。
此界道術體系非常的昌盛,除了那些真正的禁忌之外,六大道派基本上道盡了大多數的修行之道。
並且於所有可行的修行方向都有著觸及擴充套件。
但是在繁多的神通道術之中,
本來有著很大潛力可以挖掘的陰神、尸解之類的道法或者這類方向的法門與研究卻非常的稀少。
張寶仁回憶著此世的道法,只想到了幾種類似的神通。
經典的如丹鼎學派的“金丹”。
“金丹”本質為造化,似法寶、似丹藥、似神通、似道果。
其蘊養著元神,同時也彷彿堡壘和肉身一樣將其保護在內。
而除此作為核心道果之外,丹鼎學派修士也可以將“金丹”遁出體外,以此而神遊天地。
劍仙學派的道法也蘊含這種道理變化,千里之外斬敵首的飛劍需要念頭寄託其上,如此才能劍隨心動,劍隨念止。
但這些都是偶有所涉及,而且必然有著種種保護,都不能算是純粹的神魂出竅。
丹鼎學派的神魂出竅是將“金丹”作為了好似肉身一般的軀殼,等於是從原本的大舟換了一個小舟。
而飛劍虛實變化,已然與靈光與心念融為一體,那神魂念頭已然變成了一種特別的物質。
之所以有這種巧合和不約而同自當也是有所原因的。
有言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同時一方天地也蘊一方道,每個世界的修行之法,自然是最為契合本身環境的。
依這個世界的環境。
其中的求道之士可能根本就不會有神魂出竅,神感天地的那種想法。
張寶仁不由得再次幸虧元神已經足夠強大了,更重要的是還有著慶雲守護,不然還真是要頭疼了…
喜歡道長不壞請大家收藏:()道長不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