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十米多寬,三四十米多高的寶塔,總分有七層,每層有八角。
給人以巍峨厚重的感覺。
在「隔垣洞見」的眼中,可以看見寶塔之上符文密佈,靈光悠然。
顯然是有著陣勢、禁制加諸其上。
這應該便是此塔完好無損的一大原因,同樣這也說明了此地的重要。
將張寶仁引入塔中之後,道童便退走了,將空間留給他一個人。
寶塔第一層中立著兩圈高聳的書架,書架沿著圓形的空間,一內一外套在一起。
之上擺滿了藍皮古籍。
這裡是道院的藏書閣。
關於隱秘世界與道士的一些基礎知識,整個八百里城中這裡有著最為詳盡的記載。
張寶仁先繞著兩個書架轉了一圈,大概的瞭解了其上書籍的意思,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從中取下了幾本。
來到了一個向陽的視窗,藉著從小窗外透入的那一縷金色的陽光慢慢地翻看著…
前身本來就是識字的,張寶仁穿越而來後也繼承了這一點。
還有就是之所以藉著陽光看書,並不是裡面太昏暗,哪怕是在黑暗中他也可以看清蠅頭小字。
這樣主要是為了有儀式感,張道長比較在意這種東西。
因為「斬三尸」的緣故,張寶仁的資質已非比從前,哪怕不用“真我之境”,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加之這一層記載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東西,很輕易的就能理解。
手中的幾本書很快就被翻完,然後又根據看過的這幾本書的內容,另找了幾本有所關聯的書籍…
就這麼週而復始,腦海中的一些疑惑慢慢的得到了完整的解答。
不一會兒,第一層中需要看的書籍已經全部翻完,同時他也對“道士”這一道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第一層中眾多的典籍中除了一些簡單歷史,名人傳記,劍術武學之外。
剩下的便是張寶仁真正在意的……關於“道士”第一境“術士”的介紹。
“道士”之道的根本在於“符籙”之上。
所謂的符籙便是規則的語言,是某種世界真理的顯化。
每一種“符”都是天地規則的一部分,都代表著一種特別的力量。
只要真切的理解了某一種“符”的本質,然後將其的力量施展出來,反映到現實之中,這種神奇的力量便被稱之為“術法”。
“術士”即為掌握術法的人。
只要掌握了一種或數種術法便可稱為“術士”。
“術士”的修行便是理解“符”的本質,將之印刻在心中。
然後便可以心力靈光)將術法施展而出。
因為並非每一個單獨存在的“符”都有意義,但一些沒有意義的“符”如果同時存在卻有可能帶來神奇的作用。
所以便有一些術法是由兩枚甚至數枚“符”所組成,這樣的術法通常影響會更大。
瞭解完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張寶仁便沿著樓梯上了二樓。
二樓的空間小了一點,但其中的書架更小,由此卻還顯得更加廣闊了一些。
這上面的書都是一些“術士”需要學習瞭解到的,實用性、普世性的基礎知識。
如《符文三百譯》、《甲等符文解析》、《千符觀》、《手印詳解》等…
同時還有幾樣術法陳列之上,“守一”、“靜意”、“心靈”、“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