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使得儒學成為官方哲學,因此引導天下學子紛紛改弦易張,從師儒學大家,儒門開始大興。
春秋閣中,依舊是簡簡單單,陋室茅屋,不見白玉,不現金銀,唯有浩瀚典籍,竹香之氣嫋嫋,沁人心脾,浩然之氣噴薄,天地安寧。
孔子盤坐一草蓆之上,白鬚垂胸,面若孩童,紅潤晶瑩,謙謙君子之風,盡顯無疑,望著從人間界冒起的股股信仰願力,五光十色,氣芒沖天,心中歡喜,對盧聖言道:“果然不出聖師所料啊,人間界人主認可儒學,我儒門這才真正擺脫諸子百家,獨樹一幟,成就顯赫地位,多謝聖師相助!”
一旁的孟軻也是點點頭,鶴蒼顏,浩然之氣若隱若現,散著讓妖魔鬼怪心悸的氣息,熾白浩然正氣惶惶大氣,凝結在頭頂,形成一杆春秋筆。
春秋筆,身形浩大如山峰,筆鋒犀利如劍芒,上面上古道韻密佈,天地至理彙集,彰顯的是聖賢文章,大德之功,筆則筆,削則削;字寓褒貶,不佞不諛,使亂臣賊子懼怕。
春秋筆在一卷卷竹簡之上行雲流水、銀鉤鐵畫,一個個古樸、簡潔的歷史評語被書寫,每一個字必定分褒貶之意,微言大義,斷人品行,直叫天地人神鬼而驚懼不已。
孟子亦是朝盧聖微微躬身道:“卻是如此雖然儒學自從春秋時代就已經誕生,歷經戰國紛爭、百家爭鳴的時代,而成為顯學,卻是未能成為帝王之學,為天下萬民請命。
後來,西陲之國秦國勵精圖治,採用法家之言,而終成霸業,一統四分五裂的中原腹地,開創大一統時代。嚴刑峻法,六國餘民不服,亂象叢生,始皇崩,而天下揭竿而起,秦歷二世而亡,法家之言人人厭惡而痛絕。
沛縣粗野之人劉邦應勢而起,廣納賢良,重整山河,開創漢家天下,卻是天下凋零,百姓不堪重負,黃老之學應時而為,無為而治,治大國如烹鮮,慢火細燉,緩緩圖之,天下逐步恢復元氣。
“要不是帝師妙棋一招,我儒門興盛之日還未可知啊!”
其他人望著虛無之中滲出的萬千道瑞氣和至妙莊嚴之玄黃功德,更是面露大歡喜,頭頂書香之氣噴湧如潮,浩浩蕩蕩,吸納吞吐這些天地間獎賞的教化功德之氣,一個個變得寶相莊嚴,遍體生香,澄淨似琉璃,無垢無礙,清淨不漏,詩書禮樂之美德傳遍大千世界,震動無量乾坤。
盧聖但笑不語,片刻之後,才對面帶喜色的孔子言道:“如今儒門大興,氣運陡增,夫子身為一教之主,將來必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若趁著這股氣勢,成就三皇功德道果如何,坐鎮儒門氣運,此乃社稷之福民之幸啊!”
“甚好,還要指望帝師相助一臂之力。”
孔子一聽,卻是毫不猶豫,滿口答應了下來,如此好事,何必拖拖拉拉,其餘諸位聖賢也是樂得哈哈大笑,分外歡喜。
“如此,事不宜遲,趁著這股東風,就把事情定下來吧,以免夜長夢多、橫生枝節,孰為不美,善哉,善哉!”
盧聖聞言回答道,不喜不悲,神情恬淡,恍若西方佛陀,蘊含無量智慧,看透生死,直照根本。
孔夫子哈哈大笑,從草蓆上起身,對盧聖恭請道:“聖師請!”
其餘四位聖賢也是緊接著起身,侍立一旁,畢恭畢敬,朝盧聖躬身行禮。
“無量天尊,此事乃是天地一幸事,當得無量瑞彩相賀啊!”
盧聖也不矯情,謝過諸位先賢,手中九華杖一擺,流光溢彩千毫光綻放,璀璨之間,照耀大千世界,乾坤寰宇,根根塵絲滲入冥冥虛無之中,與大道冥合,杳杳不可知其玄奧。
轟隆隆,天地感應,自降瑞華,天邊垂落萬千紫氣,如絲如縷,華美異常,地湧青蓮,馨香氤氳,周圍萬里之內浮現萬千神靈,一個個朝春秋閣朝拜,唸誦無量華美篇章,讚頌詠歎大賢之德,震天動地,響徹諸天。
孔夫子見到如此無邊勝景,朝盧聖感激一拜,而後踏步而出,橫跨無量時空距離,來到春秋閣外,滄桑明眸觀照虛空,俯瞰無量山河社稷,心有所動,朝天一指,丹口微啟,遍宣法言:
“蒼天在上,厚土在下,儒門開創之人孔仲尼不才,有感人族疾苦,而不得紅塵之救濟之途,由此以‘仁、義、禮、智、信、孝、悌’為根本,宣揚教化,讚譽君子之德,鄙夷人之心;秉承中庸之德,不偏不倚,摒棄偏聽偏信、厚此薄彼。
孔仲尼知道人微言輕,卻也心懷天下,雖然遠離廟堂,卻也心憂天下,因此著書立說,以正人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乃孔仲尼之心,天下儒門學子之信念,望天地鑑之”
說完,孔仲尼跪伏在雲海間,朝青天三跪九叩,隨後又朝沃土三跪九叩,而後肅然起身,矗立天地之間,這一刻孔子看上去雖然垂垂老矣,但是脊背直挺,巍然正氣惶惶正大,浩然之氣光明浩大,恍若天地支柱,天下脊樑。
盧聖笑看,而後一抹額頭,眉心白毫宛轉,綻放萬千光色,恍若西方佛陀,五彩煙嵐散逸而出,與胸中蒸騰而出的五氣匯聚於頭頂,結成一畝左右的慶雲。
慶雲之中煙波浩淼,起伏跌宕,一葫蘆沉浮中央,正是功德巨寶造化葫蘆,恍若蓬萊仙島,瑞氣千條,霞光萬道,霓虹三百六十五道,位列周天,成圍拱之勢,看上去磅礴大氣,威武不凡,氣勢驚天。
朝前一指,上面縈繞的一道恢弘紫氣噴薄而出,矯健如神龍,搖頭擺尾,飛至孔夫子頭頂,龍吟陣陣,恍若天籟仙音,盪滌四方,鎮壓乾坤。神龍鱗甲鮮明,纖毫畢現,巴掌大的鱗片綻放金色光芒,直衝雲霄,氣血如龍,雲紋凸顯,神秘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