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聖思忖一番,從案桌上拿起一個葫蘆,拿掉嘴蓋,微微一傾,一粒葫蘆籽落在手中,一股造化青春之氣噴薄而起,讓人欣羨不已,陶醉其中,難以自拔。
“呵呵,你也算有此福緣,就在凡塵之中歷練一番吧!”
說完,一縷造化仙氣裹著這粒葫蘆籽落在燕國舊地,當時有孟家和姜家是鄰居,都沒有子女,一天,兩家的牆角長出了一株葫蘆藤,到成熟的時候,破開葫蘆,裡面竟然是一個小女娃,孟家和姜家就一直養了這個女兒,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長大之後嫁給杞梁,結果新婚之後沒有多久,嬴政下令修建長城,杞梁被徵,結果數年不歸。
孟姜女思夫心切,徒自一人趕赴邊關,結果才知道杞梁因為不堪重負,力竭而亡,結果孟姜女悲慟之際,嚎啕大哭,連續十日,哭倒長城,杞梁屍骨露出,孟姜女收斂屍骨,建立墳冢,最後投江自殺,殉情而死。
其時,有太白金星降下童謠:“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由此,天下人心浮動,秦朝內患開始顯現。孟姜女哭長城,悲聲悽婉,感天動地,道盡征夫離婦之哀怨,在征戰頻繁、徭役繁重的秦朝激起了共鳴,無數人開始思考自身出路,對嬴政把持的朝廷怨聲載道、懷恨在心。
秦王朝人心向背,日趨顯現,嬴政就在巡行天下是病死路途。始皇一死,天下大亂,風雲突變,群雄並起。
三十三天之中,春秋閣,茅草屋一座,草蓆鋪地,五位聖賢端坐,為首皆白,老態龍鍾,卻是額頭生山巒,眉心升日月,星眸含瑞彩,鼻翼展鳳翅,嘴唇抹朱丹,無量威嚴,無量福壽,無量鴻運,無量智慧,正是春秋閣閣主,先賢孔夫子是也!
“荀子師弟,你看人族聖師盧聖道人此行意欲何為啊?”
其餘四位之中一位威嚴有度、循規蹈矩的老者開口言道:“各位師兄想必也察覺到了天機變化,嬴政焚書坑儒,天怒人怨,聖師火雲洞三皇順應天機,欲要改天換地,再立人主,因此天機大變,仙佛隱退,不敢在秦朝任職。”
正是儒門五聖之一的孟軻,門下弟子乃是李斯和韓非子,鼎鼎大名,卻是屬儒而類法。
“嬴政不仁不孝,嗜殺成性,合該天誅地滅,此事大善!”說話的卻是儒門曾子,頭頂一卷《孝經》忽卷忽舒,萬道尊老愛幼之意韻噴薄,讓人望之而心生敬意。
“嬴政不管是否有錯,起碼現在看來秦朝覆滅在即,我儒門能否趁此亂世興盛,卻是需要細細思量!”孟軻頭頂浩浩蕩蕩一條浩然正氣長河奔騰,蔓延億萬裡,氣勢磅礴,河流之中漂浮無數利劍,劍鋒犀利,欲要直刺人心,一個大大的“義”字高宣,散發出無量光輝,恍若太陽。
“此時諸天聖人隔天而觀,密切注視,鬼神不敢妄動,我等還需從長計議。”
“述聖”子思秉承中庸之道,渾身古樸無華,給人憨厚淳樸之感,心生親近之意。
“呵呵,天地氣數大變,人主更迭在即,我儒門秉承入世修行之道,為萬民請命,輔佐賢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即便面前有刀山火海、萬丈深淵,我等儒門弟子合該一往無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待新君登基,當下凡輔佐,成就萬古功業,千代功勳!”
孔子金石之言,鏗鏘有聲,似九天飛瀑轟隆隆,又似涓涓細流叮咚,斬釘截鐵,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博大胸懷。
“師兄此言大善!”四位聖賢異口同辭言道。
儒門四賢人定下大計,立馬開始了施為。
不久,一道虹光從三十三天飛落,直奔南贍部洲,落入咸陽一所官坻內。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官坻內,燈火輝煌,一官員正端坐桌前,揮筆破魔,一字一頓,小心翼翼撰寫奏章。叔孫通早年師從孔鮒。秦始皇時以文學徵,待詔博士。
突然,一道虹光從東天垂落,進入府上。一張金紙正落在孫叔通手上,上面金光流轉,閃爍一片金文,傳達了儒門孔夫子指示。
孫叔通大驚,忙細細看完,而後朝東方拜倒,言道:“弟子領旨,必定完成聖人重託!”
而後孫叔通不辭而別,悄然離開秦廷,隱居山間。漢高祖二年(前205年),下山輔助劉邦,拜博士,號稷嗣君。漢並天下後,叔孫通創立漢朝儀禮。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高祖想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叔孫通力諫阻撓,欲以自殺相抗。孝惠帝即位後,曾在通往宗廟的路上修建複道,叔孫通認為是不敬,又因“人主無過舉”,諫議在渭河北修建原廟以立孝本。去世時間不詳。 [38]叔孫通學本儒家,其最重要的思想是“與時變化”,從他仕秦後歸楚,再到降漢制儀,莫不如是。降漢之初,他不舉薦儒生,而專向高祖舉薦群盜壯士;漢統天下後,他說“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於是從魯地徵集儒生30人,制定儀禮,破除群臣“拔劍擊柱”的危機,安定天下。司馬遷評其說“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