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洪荒佛門二教主 > 17.商鞅法家

17.商鞅法家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造物至尊 十月蛇胎 魔法兮兮 歷史病了 源靈聖帝 宇荒大帝 神話帝皇,開局截胡蘇妲己! 靳三 開局簽到萬劍歸宗 修煉擺爛,祖師讓我成劍仙! 少年伏龍記 暗黑神界 我的御獸很正經 異界神說之聖職傳奇 繫結廚神系統後,我成了全宗金大腿 我在異界插個眼 虛源至尊 帝少夜寵:小甜妻,乖! 宿主,我真的是個有愛的小系統 詩與遠方,在人間

孔子開闢春秋閣,做了一方教主,只是底蘊不如其餘大教雄厚,但是其冉冉而升的態勢卻是無人可及。 不久,儒門弟子曾子亦是羽化成仙,此人作《大學》與《孝經》,被儒門學子尊稱為‘宗聖’。

儒門大興之象初顯,洪荒各處仙佛都被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浩大氣勢驚動,天庭之主昊天玉帝心癢難耐,於是起了一番企圖心。

洪荒地仙界天下進入戰國動盪時期,龍脈逸散,人心不聚,宮室傾頹,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生靈塗炭,萬民皆苦。

人間動亂,氣數無常,諸天大神心頭產生了藉機闡釋道法,宣揚道統之意向,紛紛化身下凡,闡述一番。

諸子百家紛紛走入世人面前,積極入世,企圖拯救天下蒼生,恢復秩序,人間各種學派充斥,各行其道。

孔子創立的儒家崇尚《周禮》,認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關懷,達至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內容,主張以禮義治國,回覆西周時期的德治。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民生困苦,道家認為人們必須放棄逞才、逞智、逞強、逞力、迴歸樸素、無知的境界,以無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終希望回覆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日後儒家學派貫穿中國整個封建史,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

當時另一個大賢墨子代表的墨家提出“尚賢”、“兼愛”和“非攻”,扶危救困,為弱小諸侯所喜,為大國所厭,奔走勞累,而不得一國青睞。

當時只有這兩種學說影響極大,被稱之為【顯學】,就是儒家和墨家。 其餘學說要麼承載於一二人,要麼受眾面極小,難成氣候。

儒家乃是孔子所創,遵循周禮,可謂是周朝延續。墨家到處干涉爭鬥,卻沒有看到如果天下不一統,這種動盪不會終結。玉帝欲要在錯綜複雜的人間氣運爭霸中獨佔鰲頭,勢必要自創獨領風騷。

凌霄殿上,昊天上帝心中起了異心,就再也按捺不住,對金母道:“如今人間界龍脈不穩,西周氣運將竭,天下將再出人皇。雖然人皇為太清聖人把持,我們無能為力,不過此時人間學派紛紛崛起,大有‘百家爭鳴’之勢。前番太清聖人化為老聃李耳,入世修行,傳下《道德經》三千言,開闢樓觀道一脈。

後有大賢孔仲尼出世,首創私學,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成就一方教主,乃是儒門領袖,氣運之前,亙古未見。不如本座派一化身下凡入世化賢,著書立說,聞名于丹青,留跡於史冊,當可獲一番功德!”

金母蛾眉飛揚、鳳袍華麗、身姿綽約,聞言一挑眉道:“陛下所言不差,下界傳道,窺伺大道之玄機,求永生之秘法,此等好事,陛下不應放過才對!”

吐氣如蘭,卻又不失威嚴風度。

昊天深吸一口氣,如痴如醉,心生漣漪,只是定力極高,笑道:“哈哈,本座身為天庭正主,不忍地界萬民受苦,早日安定天下,乃是黎民百姓之萬福,所以本座當順水推舟,完成此無量功德!”

不久,天界降落一道流光,降落地界。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先有老子開創道家一派,後有孔子開創儒家一派,百家爭鳴。同時,法家也出現,先是出現李鋰,開闢法家一脈。而後申不害、慎到各自在韓國、齊國推銷學說,讓兩國走向富強。

且說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主張在政治與治國方術之中,“勢”,即權力與威勢最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為首,強調“術”,政治權術。一派以商鞅為首,強調“法”,法律與規章制度。

明君如天,執法公正,這是“法”;君王駕馭人時,神出鬼沒,令人無法捉(摸),這是“術”;君王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是“勢”。

申不害在韓國昭侯支援下實行以“術”為主的法制,經過15年改革,加強了君主集權,使韓國“國治兵強”,政治局面比較穩定,國力也有所增強。

但實行這種政策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

正因為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慎到則在齊國稷下學宮坐了大夫,雖然講學多年,卻是未能主政一方。

在這一時期,同樣出現一位大才,就是商鞅,繼承法家道統,充當急先鋒,西入秦國,一展所能,使得弱秦逐漸強大起來,有了爭霸天下的實力。

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當為少昊氏之後,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周朝的附庸。

西周王朝周幽王之子宜臼敵通犬戎,犬戎攻鎬京,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犬戎大軍盤踞於鎬京,王子宜臼召集諸侯勤王,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襄義舉,驅犬戎,保社稷。

宜臼即位為周平王,平王懾於犬戎之威,決意東遷洛邑以避其鋒,秦襄公為周王室開路,護衛周王至新都。

平王因秦襄公之功,始封秦為諸侯,並許之“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當時周平王所謂的封地,實際上被犬戎佔據,平王許諾:只要秦國把犬戎驅逐出去,所得的土地就是秦國的領土。

儘管開的是空頭支票,但是畢竟取得了來自周朝王室賜予的合法名義,僅僅20年後,秦襄公以及他的兒子秦文公就讓這個支票兌現了。

隨後五代國君勵精圖治,驅逐犬戎,開闢疆土,到秦德公時,初步國力達到諸侯國的水平,成為西方新型強國。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魂帝 罪惡之城